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复盘35年前的《大决战》:才发现,为何我们再也拍不出这样的电影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复盘35年前的《大决战》:才发现,为何我们再也拍不出这样的电影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JCU6179S05567FQ1.html

"为了新中国,咱们吃饱这顿饭。"

战事进入危急时刻,连长语重心长的对士兵们说。听到这句话,士兵们也大概明白,这或许是最后一顿餐了。

但他们并未退却,因为他们知道,即使自己倒下了,也有千千万万个自己,战争的胜利必须属于新中国。

1989年,《大决战之辽沈战役》横空出世,影片一公映,立即引起了巨大轰动。而后《大决战之淮海战役》、《大决战之平津战役》的先后推出。

如今,《大决战》系列已经走过了35个年头,即便到了现在,它依然被观众喜爱,成为战争电影的巅峰之作。

那为何现在我们看不到这如此震撼的战争电影了呢?过去30多年了,难道没有再超越《大决战》的电影了吗?

确实,还真没有,这是什么原因呢?

《大决战》有一个漫长的筹备时间,光是剧本就准备了3年,拍摄,也是3年。

在建国之后,老一辈的艺术家就想再把三大战役推到大银幕上,尤其是苏联的战争电影《解放》传入中国后,这一想法就更加强烈了。

但当时的条件不允许,而且如果要将之拍摄出来,无疑是非常大的制作,成本、道具、材料一些问题无法跨越。

直到80年代,随着国家的逐步开放,社会的发展为电影行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而我们也急需在社会的舞台上展现国人风采的机会,拍摄《大决战》的想法更加愈烈了。

就这样,《大决战》开始了创作。

在剧本的创作上,著名编剧史超带领着团队扎进图书馆和党史研究档案馆,没日没夜的开始大量查阅书记,光剧本草稿就满满一沓纸。

为了电影的真实性,他们甚至登门拜访参加过三大战役的老同志,听取老同志的战争回忆,立志于将历史的真实性呈现在大银幕上。

在演员选角上,他们更是严格要求,为了追求极致的完美层层选拔。

为贴近主题,电影真的是用心在选角,选取的角色也是合人心意,他们的演技惟妙惟肖,举手投足之间尽显当年将领霸气风采。

当时,即使试镜的演员面试通过了,也必须得到老一辈革命家的认可才行。

再看拍摄方面,为了更好的还原当时战争浩荡的场面,十多万名战士参加了拍摄,场面属实让人震撼,此外,为了还原当时的场景,剧组愣是跑遍全国各地去寻找合适的拍摄场所。

为了还原时间,剧组拍摄一般都在秋天和冬天。在拍摄黄河破冰这一镜头时,为了破冰那一刻,拍摄组在黄河边等了三个月。

所以,这部电影无论是剧本创作、演员的选角还是镜头的拍摄都是史无前例的,试问当下的哪个编剧能与之对比?

哪个小鲜肉能演出当年将领们叱咤风云的风采?又有哪个剧组能有这样的敬业精神?

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

首先是参演人员,为了展现双方百万大军激战的效果,拍摄组动用了沈阳在内的8大军区人员,再加上各大军校人员,三部电影参赛人员高达345万人。

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当时解放战争我军与国军的总和,可见拍摄是多么用心。

其次在电影顾问上,也是天花板级别的。一共有7位,这7位也是真正参加过三大战役的人,可以说是再合适不过了。

分别是开国将军张震、苏静、杨国宇;主席的秘书叶子龙先生;《北方杂志》创始人的陈荒煤老先生;以及文化部副部长丁峤老先生;平津战役期间参与北平情报的崔月犁老先生。

就这阵容,属实气派。

在拍摄《淮海战役》时,没有特效,全程都需要实景拍摄,但是一拍摄势必会将附近几个村庄摧毁,如果说花钱搭建一个模具存在,那要花费一笔不小的费用。

在这种情况下,导演偶然听到附近有两个村庄正在集体搬迁,于是就立马跟当地的政府联系,想买下这两个村庄。

最后与政府的积极沟通配合下只花费了20万就买下了这两个村庄。

在拍摄《平津战役》中有攻打天津的一段镜头。

为了营造和复刻真实的场景,整个天津市对20多条交通干道进行了管制,动用了10000名部队指战员参加演出,同时还有将近2000名警察维持现场的秩序,现在的电影远远做不到。

演员的精湛演技无人能比

《大决战》成为经典与演员的精湛演技有很大的关系。

2021年播出了电视剧版的《大决战》,虽说也有亮点,但老版电影里前辈的演技给我们留下了太深的印象,即使反复重温,都会觉得津津有味。

而新版的电视剧,无论是演技、剧情还是其他的都很难抓住我们的眼球。因为老一辈给我们一个很高的高度,我们会用这个高度来评判其他影视,不出所料,都到不到理想的要求。

《大决战》中很多演员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粟裕,饰演者谢伟才,粟裕将军的镜头并不多,但他通过微妙的表情和动作,成功的展现了粟裕大将的特点和特征。

这不仅受到了观众的赞美,甚至连粟裕夫人都对谢伟才得表演赞不绝口,可见当时粟裕的演技有多么让人震撼。

廖耀湘,饰演者周志宇,在《大决战》中,廖耀湘这一角色就像一个精明过头的小伙子一样,游走在卫立煌和老蒋之间,结果最后输的干干净净。

廖耀湘虽然是输了,但演员周志宇的表现却赢得了尊敬。他把廖耀湘的精明、自信表现得淋漓尽致。

杜聿明,饰演者徐正运,在《辽宁战役》中两次出场,可见角色的重要性。

但位高权重的他始终得不到全权指挥的权限,只能像个傀儡一样,被人牵着走。

徐正运在电影中的戏份很重,在《辽沈战役》中他表现得有点瞻前顾后,而在《淮海战役》中前期自信满满,后期就有点破罐子破摔了。

正是这点,却把杜聿明在那个时候的精神状态表现的淋漓尽致。

和《大决战》相比,当今的战争电影根本无法与之比较,根本达不到这样的高度。

现在的电影出现了很多年轻流量明星,为了给自己增加名气,在演出时尽可能的展现自己美丽或帅气的一面,丝毫没有士兵及军官的气派一面。

演出的效果也是令人捧腹大笑,不及当时原型人物的百分之10,他们太年轻,没有历史的思想,甚至在拿到剧本后连读都没有读。

《雷霆战将》这部剧不知道你们看过没有,也是一部战争题材的剧,有着亮剑第三的名号。

这部剧就很好的演示了我上面所说的问题,剧中小鲜肉大背头、住豪宅、抽雪茄、喝咖啡。这不妥妥的抹黑历史吗?

《八佰》也是一部战争题材的电影,整体来说还不错,但有些画面态度不严谨,比如有一个枪杀日军战俘的画面,要知道,我们是优待战俘的,而这一画面显然违背了历史。

其次,就是制作投入方面

《大决战》在拍摄期间总计花费1亿,这里面包含演员的工资、住宿等费用,剩下的就是道具费、加工费等等。

大致一算,演员的总支出才800万元,可见当时大部分的钱都花费在道具上面,真的是在用心制作。

反观现在的电影,一部剧近百分之80的费用于演员,再加上宣传,最后剩下的费用才属于制作,前后差距这么大,怎么能做出好的电影?

结语

《大决战》诞生,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现在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想要复刻当年的场面会有些难度。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都是高楼大厦,公路也都是水泥路,留给战争片拍摄的场地已经不多了。面对现在的社会情况,很难再复刻出当时宏大的战争场面了。

总之,《大决战》本身就是一部史诗巨作,再加上如今电影的不景气,让这部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的巅峰之作。

转眼间,35年过去了,《大决战》系列的电影依旧是无法复刻的经典,一遍一遍地看,丝毫不会看腻。

它给了我们一个视角,让我们有机会看见当时战争的残酷,能体会到当时战士们满满的爱国情怀。

它不仅仅是一部战争史诗,更是一种不灭的精神。

它所蕴含的爱国情怀、不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如今的时代,我们需要学习和传承《大决战》系列电影的精神,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

参考资料:

电影《大决战》.央视网

电影:大决战1——辽沈战役.红色文化网

大决战之淮海战役.电影网

大决战之平津战役.电影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