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医学院易俊林团队揭示中国鼻咽癌治愈的突破性研究
协和医学院易俊林团队揭示中国鼻咽癌治愈的突破性研究
鼻咽癌(NPC)患者的生存率显著提高,但是否能够治愈,目前尚无共识。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易俊林团队在期刊《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 Western Pacific》上发表了题为“Evidence of being cured for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results of a multicenter patient-based study in China”的研究论文。研究结果表明,在当代治疗环境中,鼻咽癌患者实现统计学治愈的可能性很高。
研究背景
鼻咽癌(NPC)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相对罕见的癌症,主要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流行。尽管治疗的进步、毒性的更好处理和更合理的筛查计划提高了鼻咽癌患者的生存率,但晚期或高危疾病患者的生存结局仍然不利。
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当患病队列的死亡率(危险)率恢复到与年龄、性别和诊断年份相匹配的一般人群的预期水平时,接受特定治疗的患者被认为是治愈的。从分析的角度来看,当归因于原发疾病或继发性并发症的预期死亡率(危险)率等于零时,即可实现统计治愈,从而导致相对生存期(RS)曲线趋于稳定。
研究进展
患者特征和生存结果
研究纳入了来自中国华北、中部、西南和华南地区的多个三级中心的鼻咽癌患者数据。大多数患者年龄在30至59岁之间,占总人口的75%以上。大多数肿瘤为局部晚期疾病(85.6%)。约半数患者接受同步放化疗(CCRT)(44.9%),约1/4患者接受诱导化疗(IC)后接受CCRT(IC+CCRT,25.2%)或单独IMRT(21.1%)。
在77个月的中位随访期间(范围为6-204),1,548例(24.5%)患者出现肿瘤进展,1,006例(15.9%)死亡。5年和10年的总生存率(OS)分别为82.7%和73.3%;相应的无进展生存率(PFS)分别为74.6%和66.1%。
相对生存期
以死亡为未治愈事件,所有入组患者在5年和10年的相对生存率(RS)分别为87.6% [95% 置信区间(CI),86.4%-88.7%] 和84.2%(95% CI,82.0%-86.4%)。以进展为未治愈事件,所有入组患者在5年和10年的RS率分别为79.0%(95% CI:77.7%-80.2%)和75.9%(95% CI:73.8%-78.0%)。
在整个队列的10年随访中,RS 曲线趋于稳定,并且在大多数风险分层亚群中趋于稳定,表明了鼻咽癌治愈的统计学可行性。
固化分数
治愈模型在整个队列及其子集中实现了对鼻咽癌的收敛和极好的拟合。以死亡为未治愈事件,治愈模型表明,鼻咽癌患者达到与一般人群相当的预期寿命的可能性为78.1%(95%CI,75.3%–80.6%)。当进展为未治愈事件时,患者获得与一般人群相当的预期寿命而无进展的可能性降至72.4%(95%CI,70.7%–74.1%)。
对于个体来说,治愈的概率是有条件的和时间依赖性的。治疗后存活2年的患者,被认为治愈的概率为82%(死亡为未治愈事件)。因此,为了达到95%的治愈概率(死亡是未治愈的事件),患者所需的生存时间为7.1年。同样,治疗后2年无肿瘤进展存活的患者,被认为治愈的概率为84.9%(进展为未治愈事件)。因此,达到95%治愈概率所需的生存时间为 4.7 年,进展为未治愈事件。
研究结论
这项大规模的综合研究确定,尽管鼻咽癌存在显著异质性,但无论治疗前特征如何,治愈概念仍然有效和可靠。在应用当前治疗方式的背景下,在大多数风险分层的鼻咽癌患者亚组中,实现了治愈。由于死亡和进展为未治愈事件,鼻咽癌患者治愈的概率分别为78.1%和74.1%。治愈概率与临床危险因素相关,包括年龄、ECOG评分、TNM分期、EBV DNA拷贝和LDH。对于个体患者,治愈概率为95%的生存时间为7.1年和4.7年,死亡和进展分别为未治愈事件。
这项研究是第一个利用治愈模型定量评估接受现代治疗方式的鼻咽癌患者治愈概率的研究。研究结果强调了鼻咽癌统计学治愈的有效性,并揭示了当代治疗背景下治愈的各种可能性。研究的估计包括鼻咽癌患者的预期寿命与一般人群相当的概率,以及与一般人群相比预期寿命相同而没有进展的概率。治愈的概率随着生存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这项研究的临床意义在于做出明智的治疗后决策,并为患者治疗成功提供可能。研究结果表明,鼻咽癌患者实现统计学治愈的可能性很高,这为临床管理、患者咨询和临床试验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本文原文来自The Pa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