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龙芝军事学院
伏龙芝军事学院
伏龙芝军事学院大楼正门
荣膺列宁勋章、十月革命勋章、红旗勋章和苏沃洛夫勋章的伏龙芝军事学院(Военная орденов Ленина и Октябрьской Революции, Краснознамённая, ордена Суворова академия имени М. В. Фрунзе),是苏联武装力量培养诸兵种合成部队军官的高等军事学院,研究诸兵种合同战斗和集团军战役问题的科研中心,校址位于莫斯科。学院先后培养了数万名具有高等军事文化程度的高级指挥员,如伟大卫国战争时期的伊·赫·巴格拉米扬、谢·谢·比留佐夫、列·亚·戈沃罗夫、安·安·格列奇科、安·伊·叶廖缅科、格·康·朱可夫、马·瓦·扎哈罗夫、伊·斯·科涅夫、罗·雅·马利诺夫斯基、基·阿·梅列茨科夫、康·康·罗科索夫斯基、瓦·丹·索科洛夫斯基、费·伊·托尔布欣、瓦·伊·崔可夫、尼·尼·沃罗诺夫、亚·亚·诺维科夫等。[1]在该校毕业生中,有26名苏联英雄、60名军兵种主帅、军兵种元帅和大将、700名苏联英雄、17名俄罗斯联邦英雄。该学院最终于1998年与马利诺夫斯基装甲兵军事学院、沙波什尼科夫高等军官“射击”进修班合并组建为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诸兵种合成学院。[2]学院主要培训团级至军级、具有广泛知识的诸兵种合成指挥员。学员入学条件包括必须毕业于高等诸兵种合成指挥学校,担任过2年以上的营级指挥员职务,具有分队指挥的实战实训经验,具有良好的战斗和政治素养,38岁以下,军校为大尉和少校。[3]
历史
米·瓦·伏龙芝
1918年10月7日,根据列宁的指示,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布命令创办工农红军总参谋部学院(Академию Генерального штаба РККА),旨在从工农中培养具有高等军事文化程度的指挥干部。同年12月8日,举行了建校典礼,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雅·米·斯维尔德洛夫在会上致辞。首批学员中有许多人是直接从俄国内战前线调来学习,包括帕·叶·德边科、埃·约·科夫秋赫、维·德·科夫绍夫、伊·费·费德科、瓦·伊·恰巴耶夫等出色的指挥员。[1]
1919年4月19日和6月14日,列宁两次亲临学院,为开赴东方面军、西方面军和南方面军的学员送行并立下赠言。在俄国内战中,有三分之一的学员因积极赴前线作战而荣获红旗勋章。[1]
1921年8月5日,根据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更名为工农红军军事学院(Военную академию РККА),附设高级速成班以培训高级指挥员。此外,以该学院为基础,在不同时期还开办过一些高级军政训练班。[1]
1924年4月,米·瓦·伏龙芝亲自担任该学院的院长,并根据俄国内战中经验对教学、科研和党政工作进行调整,健全学院体系,改革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法,重视野外作业,发展军事科学研究工作。[1]
1925年11月5日,为纪念工农红军卓越领导人和学院院长米·瓦·伏龙芝,学院更名为伏龙芝军事学院(Военная академия имени М. В. Фрунзе)。此后,随着装甲坦克和机械化兵、炮兵和航空兵的发展,学院承担着培养团级至军级具有广泛知识和诸兵种合成部队指挥员的任务,为此设立了摩托化与机械化、航空兵、战斗训练等教研室。[1]
1931年,在战役学教研室基础上成立了战役学系,以培训集团军级和方面军级的指挥、参谋干部。[1](该系于1935年独立为总参谋部军事学院)
1941年,在伟大卫国战争爆发后,学院缩短了学制,并积极参与建立莫斯科防区,教员们还参加了首都民兵部队的培训。同年,学院就为作战部队输送了约3000名军官,而在整个战争时期则向部队输送了1.1万名训练有素的指挥员和参谋人员。[1]
1943年,学院重新开设了基本系,学制仍改为3年。[3]
1947年,学院恢复了研究生制度。此后,学院还开设过高级速成班、高级主管人员进修班、特训班和研究生班,负责培养高级指挥员,甚至还专门重新设立了战役系,负责训练集团军级和方面军级指挥与参谋人员。[3]
学院方队参加1985年5月9日红场阅兵式
1976年,伏龙芝军事学院下设基本系和函授系、战役战术教研室、马列主义教研室、苏共党史和党政工作教研室、战争史和军事学术史教研室、外语教研室、训练处、科研处、各实验室、伏龙芝科研陈列专修室以及其他分队。[1]
1998年11月1日,根据俄罗斯联邦国防部第1009号命令,伏龙芝军事学院与马利诺夫斯基装甲兵军事学院、沙波什尼科夫高等军官“射击”进修班合并重组成新的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诸兵种合成学院。
校址
伏龙芝军事学院中心校区占地面积仅4公顷,主楼建于1937年,是当时莫斯科最高的建筑之一,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在主楼的楼裙上,镌刻着“我们不要别人一寸土地,也绝不允许别人我们一寸土地”(Ни одной пяди чужой земли мы не хотим, но и своей земли, ни одного вершка своей земли не отдадим никому),其正门两侧悬挂着朱可夫、科涅夫、恰巴耶夫等著名将领的浮雕头像。主楼内有众多学员班组教师、诸兵种专业教室、教员办公室、图书馆、博物馆、教员和学员食堂等,其中兵种专业教室内陈列着各种兵器实装、模型和图表。图书馆区分为教员与研究人员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和教学图书馆,每个系都有自己的教学图书馆,其中公共图书馆藏书近200万册,保存有自沙俄时期的战斗条令和十五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军事书籍。学院博物馆陈列着红军领导人伏龙芝的生平介绍和遗物等。[2]
荣誉
历任院长
参考
苏联军事百科全书:军事历史(上).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译. 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 1982年5月初版: 第238-240页
↑2.02.1郑和. 伏龙芝军事学院的历史变迁与启示. 军事历史, 2013, (01):22-26
↑3.03.13.2星辰. 将帅的摇篮——伏龙芝军事学院. 黄埔, 2006, (01):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