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版印刷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印刷品刀线这种故障?
凹版印刷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印刷品刀线这种故障?
在凹版印刷过程中,印刷品刀线是一种常见的故障现象,主要表现为刮墨刀未能将版面空白处的油墨刮干净,导致印刷品出现线条状的缺陷。这种故障不仅影响产品质量,还可能影响生产进度。本文将从油墨、印版、刮墨刀、溶剂以及环境因素等多个方面,详细分析印刷品刀线的产生原因,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在凹版印刷过程中往往会发生一些由机械、工艺原辅材料、工作环境等因素引起的印刷故障,从而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进度。
其中,印刷品刀线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故障.其多出现在印刷品的空白部分,是由于刮墨刀未能将版面空白处的油墨刮干净造成的。
有的刀线出现在印刷品的图文部分,这种情况较为少见,是由于刮墨刀过多地将图文某处的油墨刮去,使该处的墨量较其他位置少,以致墨迹发虚,墨色比印刷图文略浅(以下简称暗线),印刷大实地色块时,这种刀线出得相对多一些,而且比较明显。
刀线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固定的、有规则的刀线;另一种是间歇性的、不规则刀线。
油墨因素
油墨黏度的影响
油墨黏度应与印刷速度相匹配,高速印刷时,油墨的黏度控制在1215秒(3#察恩杯)之间;中速印刷时,油墨的黏度应控制在1618秒(3#察恩杯)之间。油墨黏度过高,对印刷版滚筒的黏附性过强,不利于刮墨刀将版面多余的油墨刮干净,印刷品出现刀线的几率就高。印刷过程中要定时测量和控制好油墨黏度,一般隔20~30分钟测量一次。
油墨干燥性的影响
油墨干燥过快,容易出现结皮现象,如果结皮在油墨循环过种中未被溶解,一旦接触到刮墨刀就会黏附在刀口或刀底,产生印刷品刀线。如果油墨循环系统采用的是敞口墨槽,更容易发生油墨结皮、结块现象。为了减少此类好线故障的发生几率,要经常搅拌墨槽中的油墨;根据需要加入适量慢干剂;如有条件,还可加装密封盖,能够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印刷品刀线故障。
油墨细度的影响
凹印油墨主要由颜料,连结料、助剂等成分组成。如果颜料研磨不充分,颗粒较粗,且不溶于连结料和溶剂中,印刷时停留在刮墨刀口,就会导致印刷品出现细小,不规则的刀线。颜料颗粒的细度对刀线的出现频率有直接影响,例如蓝墨中所使用的颜料颗粒硬度高,即使经过充分研磨也很难达到很细的颗粒度,在印刷过程中就容易损伤刮墨刀或影响刮墨效果,印刷蓝墨时经常出现刀线故障。
油墨活性的影响
在油墨生产过程中,一般都加入一定量的活性剂。印版滚筒镀铬后也有一定的活性,如果油墨和印版滚筒的活性太高,在印刷时,活性物质就会牢固地黏附在滚筒上,刮墨刀很难将其刮干净,从而形成刀线。此时先对印版滚筒进行清洗,清除其表面的活性物质,同时在油墨中加入活性减缓剂消除刀线。
油墨质量的影响
油墨储存时间过长,溶剂平衡发生变化,引起油墨溶解力降低;或者油墨调配、使用不当,引起化学反应,都会使油墨产生沉淀。在印刷过程中,油墨中的沉淀物容易聚在刮墨刀口引起刀线,需要更换油墨。
印版因素
1、版面光洁度的影响
凹印印版如果在抛磨时未能将毛刺打磨干净,在印刷过程中,版面上有毛刺部位的油墨不易刮干净,严重时会损坏刮墨刀,从而形成刀线。对于因印版表面粗糙而导致的印刷刀线,可用1200目的细砂纸轻轻打磨印版,但一般情况下最好不要打磨印版,以免损伤印版。
2、铬层硬度的影响
制版时,如果镀铬时过长,印版表面铬层的硬度太高,容易损伤刮墨刀,印刷上就会出现变化不定的刀线。相反,如果镀铬时过短,印版表面铬层太软,刮墨刀容易损伤印版,在印刷上就会出现固定的刀线。
3、版面清洁度的影响
制版的研磨工序生成的碎屑未能完全清除而附着在印版上,在印刷过程中会损伤印版和刮墨刀,从而生刀线。版辊上机印刷前,最好先用溶剂将其彻底清洗一遍,将油污和杂质清除干净,以减少印刷刀线故障的产生。
4、机械加工精度的影响
印版滚筒的机械加工精度差也会导致印刷刀线故障,且难以检测或不易检查到,故容易被忽视,实际操作时,可上机检查。此外,还应严格控制好印版的安装精度,以免由于同心度误差超标,在高速印刷时对刮墨刀生过大的冲击而造成印刷刀线故障的发生。
刮墨刀的影响
1、刮墨刀的硬度
刮墨刀的硬度要低于印版表面铬层的硬度。如果刮墨刀的硬度太高,会加速印版磨损,产生刮痕:如果刮墨刀质量较差,在较短的时内就会磨损,从而导致版面的油墨未能刮干净,出现刀线,此时需频繁调刀、换刀。
2、刮墨刀口出现缺口
当刮墨刀口受损出现缺口时,印刷上就会出现有规律的左右移动的刀线,这种刀线比较容易识别。如果刮墨刀上的缺口比较细微,可用油石或细砂纸打磨至光洁平整。如果缺口较大,则需要更换的刮墨刀。更换刀时,必须先将压刀片和刀槽的积墨彻底清除干净,以免影响刮墨刀安装的平整度,且刮墨刀露出压刀片部分的长度要一致。在印刷过程中,有的刮墨刀需要与印版磨合较长时之后才能达到很好的刮墨效果,此时可用金相砂纸将刮墨刀的刃口打磨平滑,以使刮墨刀达到较好的刮墨效果,并有利于生效率的提高。
3、刮墨刀安装的平整度
刮墨刀安装的平整度差也会造成印刷刀线。因此,安装刮墨刀时要确保平整度好,使刮墨刀受力均匀。
4、刮刀的压力和角度
刮墨刀的压力和角度对印刷刀线也有很大的影响。印刷时还要根据版面刮墨程度和印刷的着墨情况,适当调整刮墨刀的角度和压力,以达到很好的刮墨效果,从而减少印刷刀线故障的发生。
一般情况下,刮墨刀与印版之间的角度为60°,但有些时候可将刮刀与印版的角度响应调整,这样刮墨刀的压力也要相应调整。
溶剂的影响
在印刷过程中,如果溶剂使用不当,使油墨溶解不充分,粘连在一起,一旦黏附在刮墨刀上,就会形成刀线。这种刀线一般是暗线,时有时无。使用金墨印刷实地色块时较为常见,由于金墨是用金粉、调金油和溶剂调配而成的,金属颗粒比较重,容易沉淀,如果所使用溶剂的溶解能力差,再加上搅拌不充分,金属颗粒会因为分布不均匀而积聚在一起。如果滞留在刮墨刀的刀刃处,就会形成较粗的暗线。这种暗线的特点是:出现一段时后便自动消失,之后又形成,严重影响印刷质量。这类刀线在印刷中很难消除,需从根源着手从印刷前准备工作上下工夫,调配油墨时使用合适的溶剂,充分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印刷时保持油墨的良好循环。
环境因素
刀线的产生与环境的好环有很大关系。如果操作环境有灰尘,进入油墨中就会导致产生刀线。车间应首先将印刷机组进行隔离,减少人员的流动,房内装有空调设施及除尘设备,上班时,将第一道色序及第二道色的油墨过滤后再上机印刷。或者有在线循环过滤装置上班除尘,下班时有专门卫生人员打扫卫生,环境一定要保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