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百万留学、躺平十年,女儿成了“海归废物”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百万留学、躺平十年,女儿成了“海归废物”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72259486_121146896

一位母亲倾诉了她女儿从留学归来后陷入重度抑郁、焦虑,最终在心理咨询的帮助下重新融入社会的故事。这个案例揭示了家庭教育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通过正确的引导帮助孩子走出困境。

“妈妈,这是我送给你的惊喜。”
这位母亲接过女儿精心为她准备的礼物,心里满是幸福和知足。看着女儿现在能在职场上大杀四方,她知道,自己以前倾尽的所有都是值得的。
那一年,女儿留学回来,一躺就是十年,不工作,不出门,还和她断绝了母女关系。万念俱灰之下,她找到了心理咨询师,在专业帮助下,女儿终于走出了心门。如今,女儿在一家外企上班,工作也是蒸蒸日上。今天,她想把这段经历分享出来,希望可以帮助更多陷入同样困境的父母与孩子。

女儿从国外回来后和母亲断绝了关系

一直以来,女儿身上都寄托着这位母亲的梦想。她希望女儿能按照自己的规划上高中、大学、研究生、博士......为了不让女儿走自己的老路,她倾尽了所有。

这位母亲小时候因为出生在农村,初中一毕业,父母就不让她读书了。他们说一个女娃迟早是要嫁人的,何必读那么多书。这成了她心头一个难以实现的梦想,也成了困扰她一生的阴影。当年,她和大哥两人成绩都很好,可是因为父母的阻拦,她不得不辍学在家,帮助父母做家务,稍微长大一点后就出去打工。那时她打工赚来的钱基本上都寄回了家中。而大哥因为有父母的支持,后来考上了心仪的大学,毕业后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就这样,她和大哥有了截然不同的人生。大哥用读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而且比一般同龄人都要过得好,跻身于知识分子的行列。而她,初中毕业,就一直在打工,因为年龄小厂里的领导也不喜欢她。可她实在觉得知识能改变命运,就自己攒钱参加自学考试拿下来本科文凭。虽然拿下了文凭,可是在别人看来,她并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学生。所以,她和许多心仪的工作擦肩而过。后来,她索性自己做生意,她拿着多年攒下的积蓄开了一家服装店。好在生意场不拼学历,只拼能力,她很快就赚到了第一桶金,也收获了一份爱情。

结婚后,因为生意越做越大,而她和老公也越来越忙。他们便把女儿送到了乡下奶奶家。从1岁到11岁,女儿是在爷爷奶奶家长大的。后来升入初中以后,为了女儿的成绩,她便把女儿从乡下接到了城里。可是把女儿接到身边后,她一点都不和她亲,跟她一个月也说不上几句话,和丈夫反而是有说有笑。因为她小的时候,丈夫总会抽空去看她,她却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生意上。更让她没想到的是,女儿一点也不像她,她对于学习压根儿没兴趣,都已经上初中了,却成天悠哉游哉的。每次考试都是垫底的那个。每当她催她学习的时候,她总说,她不配管她。丈夫常常劝她,既然女儿不愿意读书,就不要强逼她,怕到时适得其反。她才不会听丈夫的这种荒唐话呢,更不会让女儿跟她一样,因为学历问题处处吃亏。为了女儿的学习成绩,她放下了手中的生意,一心一意扑到了女儿的教育上。在她两年多的努力下,女儿考上了当地一所很不错的二中。可是,为了能让女儿进入更好的学习环境,她托了很多关系,把女儿送到了一中。只不过女儿进入一中后,天天叫苦叫累不想上学,她只能每天来回三次接送,生怕她逃课去外面鬼混。在她监督下,女儿高中三年算是没出什么问题。让她没想到的是,她高考成绩考得一塌糊涂,最后只能上一个三本。她不甘心,通过多方打听,想到了一个办法,送她出国留学。她本来想送女儿去德国,毕竟德国是诺贝尔奖的摇篮。女儿非要去英国,还要学艺术。英国可是全世界留学生最烧钱的国家,还学艺术,那得花多少钱啊!可是女儿非要去英国学艺术,为了能让女儿去国外镀金,她咬了咬牙,心一横同意了。只不过出乎她意料的是,女儿在英国一年竟然花了120万,她去英国前,她给她算了一下,一年的学费住宿费什么的,加起来差不多只有五十万左右。她想不明白,她怎么能花那么多钱!她问她把钱花到哪里去了,她让她别管。她辛辛苦苦地挣钱给她花,还不能有资格询问钱的去处,她越想越憋屈,就停掉了她的卡。可是没钱的女儿立马买了机票回了国,她被吓得连连求饶,可是女儿就是不回去。

当时,她们家的服装生意受到网络带货的冲击,惨淡了不少。她想,不回去就先不回去吧,毕竟在国外待了那么久,学的还是艺术设计知识,或许可以进厂里帮忙设计方面的工作。只是,她进厂以后不是打游戏就是睡觉,厂里机器运转的声音那么大,也不知道她是怎么能睡着的!有次,她看不过去说了她两句,她索性再也不去了。后来,她要她出去找工作,她也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最后干脆在家躺平了。她气得差点要吐血了。一年时间,她花了120万,她等于是出国玩了一趟,啥都没学会。她骂她不争气,说自己小的时候因为家里没钱,所以没有上大学,这成了她一辈子的憾事。如今她给她创造了这么好的条件,她却不知珍惜,实在是烂泥糊不上墙。女儿听到这句话,冲出房间,对着她说:“不要把自己说得这么伟大,她从小到大她管过她么。她只知道把她丢给爷爷奶奶,以为给了钱就很了不起吗?她为了圆她自己的梦,就强加干涉她的人生,这公平吗?”她简直是气笑了,“当初不是她自己也愿意出国读书的吗?”她对着她嗤之以鼻,“如果她不答应,她会每天给她碎碎念,她受得了吗?”她忍不住给了她一个巴掌,女儿夺门而出,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哭声,她想,该哭的不是她吗?从这以后,女儿再也不出房间的门了,她把自己锁在她给她准备的新房里,谁都不许进。女儿把她折磨得痛苦不堪,丈夫也不省心,他非要与她离婚。她问他为什么要离婚,他支支吾吾地说不出来。其实,她知道,他出轨了!为了孩子的成长,她离婚后很快又找了一个男朋友,女儿得知她们的情况以后,彻底爆发了。她把她所有的联系方式都拉黑了,还把门上的锁换了,不让她再进家门;为了和她断绝关系,她把姓名也改了,把姓改成了奶奶姓氏,名字改成了她很讨厌的两个字。她把所有亲戚朋友请来当说客,毫无意外,所有人都被她轰了出来。她无奈,只好作罢。本以为让她冷静一段时间就会好,可是没想到女儿这样一封闭就是十年。十年来,她把自己锁在房子里,除了基本的吃喝,都不出门。她心疼她,所以每个月都会按时给她打生活费。从小到大,她都好生供养着她,从不敢缺她的吃喝。没想到,她这一养,竟然把女儿养到了32岁。32年来,她没挣过一分钱,还那么地恨她。每当她找人劝说她时,她都对她辱骂不休。她被女儿刺得遍体鳞伤。朋友提醒她:“孩子是不是出现什么心理问题了?”她才恍然大悟,以前从来没往这方面想过,但看女儿的状态,感觉她可能真的出现抑郁问题了。

是母亲错误的教育方式,把女儿推向了深渊

她去医院找了心理医生,经过心理医生的诊断,女儿真的被确诊为重度抑郁、重度焦虑。心理医生说,像她女儿这种情况,单单靠药物治疗是不行的,还要配合专业的心理咨询。于是她报名了线上心理咨询。经过心理咨询师的指导,她发现了女儿抑郁、焦虑、躺平背后的原因。

1.紧张、高压的家庭氛围

一直以来,她对女儿的期望都很高,在日常生活中对女儿也比较严厉、挑剔,甚至有些完美主义。只要女儿犯了一点儿错,她就会用指责、打压的方式否定她:“真没用”、“笨死了”;也喜欢通过语言或给她大量的任务安排,逼女儿努力学习,给她压力,很少给她自由玩耍的时间。上高中时,为了让她受到更好的教育,她花重金把她送到当地最好的学校,周末还联系私教给她上辅导。当女儿在学习或其他方面的表现没有达到她的期望时,她会感到十分愤怒和失望。直到心理咨询师告诉她:一根弦如果一直处于一种绷紧的状态,要不了多久就会断裂。孩子如果长期处于紧绷状态,容易导致生理、心理出现各种问题。父母希望孩子成人成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对孩子要求过于严格、缺少肯定,反而会导致孩子心理脆弱,害怕犯错和失败,限制了孩子的成长。好的家庭氛围,应该是轻松、宽容、张弛有度的,这种宽容不是放纵,而是带着爱和鼓励,给孩子试错的空间,让孩子在尝试和探索中收获经验。她才明白:她过早把沉重的压力放在女儿身上,让她早早地失去了孩子身上该有的精力和活力,陷入了抑郁的情绪中。

2.充满矛盾、争吵的家庭氛围

把女儿从乡下接回城里后,她全身心投入到孩子身上,把孩子看作了家庭的第一位,忽视了夫妻关系的经营,甚至常常因为孩子的问题而和丈夫争吵。有时候他们两个因为吵架心情不好,就拿女儿撒气,没来由地打骂她。女儿在他们的打骂中成长,性格变得敏感懦弱。心理咨询师说:一个家庭中,父母总是争吵不断,剑拔弩张,孩子会缺少安全感,渐渐变得敏感自卑,不能把全部精力都放在自身成长中。父母的关系,也会影响孩子将来的亲密关系,如果孩子看到的都是冲突、疏离、冷漠,那么孩子更倾向于回避关系、恐惧婚姻。每一个孩子都希望父母相亲相爱,然后一起爱自己。她可怜的女儿,一方面害怕父母关系破裂,自己被抛弃,一方面还要作为父母糟糕情绪的“出气筒”,一直处于担惊受怕、紧张恐惧的心理之中。只能压抑自己的情绪,把所有的委屈都咽在自己肚里。

与女儿建立新的链接,带着她走向阳光

找到了女儿抑郁躺平后的原因,她开始调整认知,向女儿道歉与女儿建立链接,帮助女儿走出心门,走向阳光。

心理咨询师说:养孩子就像种花,当我们种下的花没有我们预期的长得那么好时,我们不应该怪花,而是从自己的种植等方面寻找原因。如果孩子的成长和原本的预想不同,这可能跟孩子无关,问题根源在于父母。于是,她开始把注意焦点看向自己,不再把左右视线都放在女儿身上。越深入剖析自己、觉察自己,她就越看到自己的问题。以前她一直忙于工作,家里家外什么事都要操心,说没有怨气是不可能的,那时候,她看到的全是孩子的不好。而在遇到孩子的学习或者是生活的问题时,她也基本上是一点就爆,有一点苗头就开始发脾气,搞得家里鸡飞狗跳,孩子不开心,她也不快乐。所以,在做咨询时,心理咨询师反复跟强调,家长要学习多关注自己的感受,人只有学会了无条件的爱自己,才能更好的去爱身边的人。心理咨询师说:只有在充满爱和温暖的家庭里,家人之间互相关心,平和地沟通,不随意发脾气,孩子感觉安全和舒适,才会建立起稳固的安全感,形成自信乐观的性格。她放下了内心的焦虑,正视孩子的现状,不再想着一下子把女儿从抑郁的漩涡中拉出来。深思熟虑很久,她决定向女儿写一封道歉信,信中说明她这么多年对她的爱与期待,向她道歉她这么多年错误的教育方式对她造成的伤害,并告诉她,妈妈也是第一次当妈妈,妈妈也需要成长,请给妈妈一个机会。女儿收到信以后,终于向她打开了心门,把她加了回来,还允许她进她的家。那一刻,她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欣慰和喜悦,她知道,她正在走向正确的方向。心理咨询师说:任何情况下,相信孩子、尊重孩子是教育的起点,只有给予孩子更多的信任和理解才能和孩子更好的沟通。为了帮女儿更好地释放情绪,她决定请个长假,带女儿到周边小镇散心。漫步在小镇的街头巷尾,欣赏着美丽的风景,品尝着地道的美食,享受着那份难得的宁静与和谐。女儿也逐渐放下了心中的防备,开始和她分享她的想法和感受。在小镇的几天里,她发现女儿的笑容越来越多了,她的眼神中也逐渐有了光彩。和女儿旅游回到家后,她竟然主动开口想去找工作了。为了支持她的决定,她咨询了一些行业大佬,帮助她了解就业市场,寻找适合她的工作机会。她们一起浏览了招聘网站,筛选了适合她的职位,并一起准备了简历和面试技巧。虽然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挫折,但女儿始终保持着乐观和积极的态度,这让她非常感动。最终,女儿成功地找到了一份工作,开始了她的职业生涯。看着她每天充满活力和自信地去上班,她知道她已经走出了抑郁的阴影,开始迎接新的人生挑战。

陪伴女儿走过这一切,这位母亲想告诉所有家长:作为父母,我们的角色不仅仅是提供物质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给予孩子精神上的陪伴和引导。我们需要与孩子共同成长,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感受,帮助他们建立自信,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挑战。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