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铁票价调整引热议:到底该不该涨?
广州地铁票价调整引热议:到底该不该涨?
广州地铁公交票价调整问题近期引发热议。一张关于2024年广州地铁和公交居民满意度的问卷调查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其中关于票价调整的提问引发广泛关注。如果按照问卷中假定出行成本增加50%的情况,起步价很可能会上调至3元。
这个调查问卷发出来后,各个微信群里可谓“听取骂声一片”。不少网友经过计算后认为,广州地铁公交票价已经偏高,如果再次涨价,将给市民出行带来更大负担。
实际上,广州地铁公交票价调整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去年,广州地铁已经调整过一次优惠方案,由原本的累次优惠调整为累额优惠。这一调整让不少市民感到不满。以地铁单程7元为例,新方案比原方案贵了17.09元,一年算下来多了205元。
除了地铁,广州公交也被diss越来越贵。现在坐公交车,都要提防票价刺客,只不过坐了几个站,就被收了5块钱。这主要是因为广州公交实施了新的分段递减收费政策。去年10月,广州就尝试了新一轮公交价格调整,给出两个价格方案。方案一是微调版,日班车根据运营里程,设置2-5元4种价位,对应人次票价约为1.31元,增幅为4.70%。方案二是一票制,日班车、夜班车、快车分别定价,对应人次票价约为1.67元,增幅为33.32%。
那么,广州地铁公交到底是不是太贵了?我们不妨看看与其他一线城市的对比。从起步价来看,广州、深圳确实占优势,但对比之下,不难发现广州、深圳的每公里票价会更贵。以5块钱的票价为例,广州、深圳能乘坐的地铁里程数都是18km,北京的可乘坐里程数为22km,上海最便宜,可以乘坐26km。综合对比之下不难发现,广州、深圳的地铁票价,在一线城市中都属于偏高的水平。
那么,为什么广州地铁公交还要涨价呢?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广州地铁的客流强度在国内位居首位,地铁票务收入也是国内最高的城市(超70亿)。即便如此,广州地铁依然处于亏损状态。截至去年底,广州地铁总负债3598.9亿,资产负债率达56.6%。根据广州地铁2023年年报显示,去年广州地铁全年经营收入为141.24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092.7万,同比2022年净利润减少8.17亿。政府补贴下降和资产处置收益减少,是广州地铁去年净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
从今年已经公布地铁数据的29个城市来看,扣除政府补贴后,有28个城市的地铁都处于亏损状态。政府贴钱开地铁,已经成了地铁圈内“公认的秘密”。根据数据统计,从2015年至今,广州公交系统的财政补贴费用,一直在逐年增长。但是,从29个城市的地铁数据来看,广州地铁去年拿到的政府补贴少得可怜,仅3.4亿,只比绍兴、兰州等二三线城市多一些。
广州兜里没钱的原因,很大部分在于土地市场的降温。根据统计局数据,2023年,广州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44亿元。去年1183亿元的卖地收入,相当于广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六成。但是从去年以来,广州土拍市场肉眼可见降温,土地财政收入骤减。
广州的地为什么难卖?简单来说就是在大环境下,大家买房的意愿不高,敢拿地的开发商自然就少了。而随着地方财政补贴的压力越来越大,广州地铁、公交自然得另想办法“搞钱”,才能活下去。“搞钱”最直接粗暴且有效的方法,就是涨价。
所以啊,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一个巨大的闭环。要么房价涨,要么地铁、公交的票价涨。但工资就是不涨。如果是你,你选哪个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