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书法在生活中“活”起来?这位书法家是这么做的
如何让书法在生活中“活”起来?这位书法家是这么做的
在春雨朦胧的南京城,秦淮河畔的珍墨阁书院里,一群书法爱好者聚精会神地创作着。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一场即将在南京最繁华商业中心举办的百米书法长卷创作活动,正悄然酝酿。如何让书法艺术在当代生活中焕发生机?江苏省实力派书法家孙寿中用自己的实践给出了答案。
书法映射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如何让"提笔"成为生活中的常态,如何在大众中传播书法知识、传承书法中的人文精神?孙寿中进行了许多创新尝试。从基础的书法技艺教学,到深入讲解书法审美的理论,再到介绍书法背后的历史典故和精神内涵,他致力于让书法艺术在新时代得到更好的流行与传承。
(孙寿中书法作品)
春联是书法艺术与语言艺术、装饰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不仅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还催生出许多更具艺术魅力的作品。每逢春节,书写春联、张贴春联是家家户户的重要习俗。孙寿中通过"写春联"这一传统方式,让书法艺术走进千家万户。
2024年春节前夕,孙寿中携手40多位书法爱好者,在南京的鼓楼、玄武、建邺、秦淮、江宁、栖霞、浦口等七个区,连续举办了8场"送福送春联"活动,共计送出春联2000副、"福"字9000余张。这些红彤彤的春联和吉祥喜庆的"福"字,不仅传递了浓浓的年味,更传播了书法艺术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
孙寿中通过书法展览、文化交流等形式,将书法艺术推向更广阔的舞台,让更多人领略到这份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他还将书法融入日常生活,让人们在品味汉字之美的同时,感受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书法更是生活的一种表达方式
孙寿中认为,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每一笔每一画都凝聚着书者的智慧和情感,每一个字都散发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无论是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还是草书,都能展现出书写者的情感与心境,是他们对文字、文化、生活的独特表达方式,能让欣赏者在欣赏的同时,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里,让自己的内心得到滋养。
(孙寿中书法作品)
孙寿中也将书法是生活的一种表达方式的理念与实践融入到生活的更深层次。对他来说,书法并不仅仅是文字的书写艺术,它更是一种生活的哲学,一种情感的释放,一种与世界对话的方式。
从2016年开始,孙寿中通过组织写春联活动,累计送出9000多副对联,以及近50000个"福"字,更吸引了一大批书法爱好者加入这一活动,感受书法艺术之美。
在传承中创新转化,让书法深度融入现代生活。孙寿中始终认为,中国书法人文底蕴深厚,一字一词见文化,一点一画现法度。尽管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键盘输入正在代替笔墨书写,但书法依然通过其他形式传递着文化艺术之美。
近些年,孙寿中走进机关、院校、企业,开设讲座,走进电视台的演播厅录制书法公开课,在美术馆、大型商业中心举办展览,出版《孙寿中书法艺术》《走进书法艺术》的图书……搭建书法艺术传播桥梁,建设贴近百姓生活的书法课堂,向喜爱书法艺术的市民提供学习书法的机会。
让书法成为中国人的心灵印记
书法艺术一方面凝结着独特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精神,另一方面更是中国人心迹流淌的记录。在孙寿中眼中,书法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心灵的表达。每一个笔划、每一个字,都是中国人情感与思想的真实写照。
孙寿中深知,书法的魅力在于它能够触动人心,引起共鸣,像是人们内心世界的倾诉。因此,他致力于将书法艺术推向更广阔的领域,让更多的人能够领略到这份独特的艺术魅力。他相信,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始终承载着中国人的情感与记忆。
(孙寿中书法作品)
对于中国人来说,书法不仅仅是一种文字的书写,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它无需言语,便能传递出书写者的内心世界。这种无声的交流方式,在繁忙喧嚣的现代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当人们沉浸在书法的世界里时,仿佛能够暂时忘却外界的纷扰,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之地。
为了让书法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孙寿中不断探索新的传播方式。他通过社交媒体、网络平台等渠道,与年轻一代分享书法的魅力和乐趣。同时,他还鼓励书法爱好者们互相交流、切磋技艺,共同感受书法带来的心灵愉悦。
在孙寿中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书法艺术的价值。他们纷纷提笔挥毫,用笔墨抒发内心的情感与思绪。这些书法作品或矫健有力、或温婉秀丽、或豪放洒脱,每一幅都凝聚着作者的心血和情感。它们不仅展示了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更见证了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书法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更是中国人心灵的印记。它承载着我们的历史、文化和情感,流淌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脉之中。这份独特的艺术魅力,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愈发璀璨夺目。
本文原文来自新华日报·交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