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全球去美元化浪潮下,人民币如何可以挑落美元霸权?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全球去美元化浪潮下,人民币如何可以挑落美元霸权?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F4OC3RI0543IBK3.html

导读:随着美国霸权主义行径引发全球质疑,去美元化浪潮席卷全球。在这一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展现出挑落美元霸权的潜力。本文深入分析了美元霸权的衰落、各国去美元化的行动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现状和挑战。

“选择其他货币而不是美元,那么在与美国展开国际贸易时,就将面对100%的关税。”
“一旦我当选,将致力于保持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不变。”
在今年9月7日的一次演讲中,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这样表示。
此话一出,世界各国对美元霸权的忌惮与排斥意味愈发浓郁,去美元化呼声日渐高涨。
包括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以及南非在内的多个国家,再度就去美元化的议题展开了讨论。
一批又一批国家开始探讨美元替代方案,试图以此避免美元霸权对自身利益的冲击。
去美元化作为一种应对美元霸权的策略,正逐渐成为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选择。
而在这场全球性的去美元化潮流中,人民币又当如何挑落美元霸权?

美元霸权的穷途末路

二战后,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金融市场以及在军事和科技等领域的绝对优势,确立了美元作为国际主导货币的地位,自此建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美元霸权地位。
直到次贷危机爆发,全球性经济大衰退导致全球化进程减缓,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美元作为全球货币的霸权地位。
再到特朗普上台以来,开始打出所谓的美国至上口号,大行霸权之举。
具体表现为,美国接连退出多个国际组织、拒绝支付联合国等多个组织会员国费用、置多边协议信用于不顾。
与此同时,站在美国极端利益立场,发起针对中国等国家的贸易战,最终带来一场牵涉全球的贸易摩擦,并进一步迟滞了全球化进程。

特朗普“倒反天罡”的行为,严重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其自私自利之举,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美国利益,但也减少了各国对美元贸易的需求,美元霸权地位无可避免受到严重冲击。
贸易战开始后,越来越多国家对美元的信用产生质疑,唯恐自身会随时成为美国霸权争斗的牺牲品,自身利益时刻处在美元屠刀之下。
紧接着,各国对美国和美元的怀疑,蔓延为“是否应该继续将美元当做国际货币”,从而推动了去美元化进程。
如果说中美贸易战,让世界各国对美元霸权大为警醒,那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就是压垮各国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俄乌冲突爆发后,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金融制裁降临到俄罗斯头上,这些行为让世界各国不寒而栗。

原因很简单,现在俄罗斯遭遇的一切,未来有一天随时也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这让全球各大经济体,不可避免对以美元为中心的全球货币秩序,萌生了深深的忧虑。
无形中,去美元化的进程再度被加快。
而从近两年美国在国际社会中的霸权表现来看,国际社会的担忧不无道理。
为了抑制自身通货膨胀,美国史无前例的对美元十次加息,将基金利率大幅到2007年以来的新高点。
这一举措的初衷是否达成,至今尚未显现。
但美国人频繁收割其他国家的行为,却是事实。
比如,迫使各国面临更高的资金成本,从而引发政府债务、甚至是破产。
单极国际货币霸权体系的弊端,在这一刻彰显的淋漓尽致。

而在美元自身实力不断被削弱的同时,外部经济体却在日渐壮大,从而进一步对美元霸权地位带去挑战。
在全球经济市场一体化的当今世界,新兴经济体持续发展,经济体量连年攀升高峰。
与大多数西方国家不断唱衰的经济局面相反的是,世界经济格局日趋走向平衡。
尤其是美国,GDP在全球经济总量中的占比,从巅峰时期的4成衰减到24%,经济地位的持续性下滑,注定了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也会随之遭受冲击。
在这一背景下,曾经显赫一时的美元霸权,无疑已经穷途末路,尤其是在各大经济体纷纷掀起去美元化潮流的情况下。

世界各国去美元化

在靠近中国和人民币的亚太地区,东盟各国纷纷走在去美元化的前沿。
2023年以来,东盟频繁在重要会议上提及加强本币结算,凸显“去美元化”决心。
年初,东盟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集中讨论“减少交易过程中对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依赖”的议题。
3月,东盟宣布将加大对区域内本币的使用,减少美元流通。
5月,东盟十国在领导人峰会期间发表了关于推进区域支付互联互通和促进本币交易的集体宣言。
东盟国家激进态度的来源,是美元对东南亚经济的切实伤害。
如新加坡前外长杨荣文所言:“美元就是对所有人的诅咒。”

自美联储于2022年年初开始加息以来,东南亚作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一直受到美元走强的打击。
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东南亚超过80%的出口贸易都以美元计价,美元货币政策的任何转变,都会引起东南亚经济强烈波动。
因此,东盟国家希望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更多使用本币,以保障经济稳定,减少西方高通胀等问题的溢出效应对地区造成冲击。
印尼总统佐科公开表示:“应减少对外国支付系统的依赖,更多使用印尼国内银行信用卡,以免交易受到地缘政治影响。”
不光是东南亚,就连向来对美国政策导向亦步亦趋的欧洲、被视作自家后花园的美洲,也纷纷出现类似苗头。
2023年4月,阿根廷率先表态,使用人民币与中国展开跨境贸易。
玻利维亚也在2023年5月宣布,愿意在涉及中国贸易时,探讨人民币结算的可行性,并已经开始在部分实际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往来‌。
2023年3月,巴西也与中国达成贸易协定,未来双边贸易中尽可能采用本币结算,避免使用美元‌。
塞尔维亚与中国签署了自贸协定,并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方便双边贸易和投资‌。
法国、德国、英国等欧洲国家也纷纷削减对美债的依赖,转而购买更多的欧元区债券和黄金‌。
世界各大经济体对美元的摆脱,会对美元霸权地位产生不可避免的冲击。
其中,尤以人民币的崛起带来的挑战最强。

人民币如何挑落美元霸权?

根据2023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持续增长,2022年达到42.1万亿元,同比增长15.1%。
这表明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使用频率和接受度正在提升,减少了对美元的依赖。
与此同时,人民币在国际融资、离岸市场的活跃度、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国际支付系统等方面,均扮演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但是,去美元化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目前美元的地位稳固、主导地位仍然是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
人民币要想挑落美元霸权地位,也仍要先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进一步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支付结算占比。
支付结算是人民币跨境业务发展的重要形式,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基石。
今年首单以人民币结算的进口液化天然气采购交易达成,阿根廷政府宣布将使用人民币结算从中国进口商品贸易。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已在29个国家和地区,授权31家人民币清算行,覆盖了全球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
同时人民币在本外币跨境收付总额中占了约50%,标志着我国人民币支付结算已有一定影响力。
截至2022年,境内外共有1366家机构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接入CIPS(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
CIPS系统每日平均处理的人民币支付业务达到1.77万笔,金额为3883.38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32.09%和21.48%。
然而,与SWIFT支付系统相比CIPS系统仍然相对较弱。
SWIFT为超过11000家金融机构提供服务,每日平均处理的业务数量高达4200万笔,金额超过5万亿美元。

其次,进一步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
2016年,人民币正式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货币篮子,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功能逐渐显现。
2022年,IMF将人民币权重由10.92%上调至12.28%。
目前,已有80多个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在国际储备货币总额中占比为2.69%,位居全球第五位,但距离美元58%的储备占比依然存在很大距离。
未来一段时间,中国仍要扩大国际贸易规模,同时稳定人民币汇率抗风险能力,使越来越多国家将人民币纳入其外汇储备。

再者,人民币要想彻底走向世界,需要构建一套现代化与开放式的人民币金融体系。
自2009年以来,中国金融市场开放持续推进,人民币资产对全球投资者保持较高吸引力。
截至2021年末,境外主体持有境内人民币股票、债券、贷款及存款等金融资产金额合计为10.83万亿元,同比增长20.5%,主要离岸市场人民币存款接近1.5万亿元。
然而和支付结算及储备相比,人民币投融资功能发展仍相对滞后。
外资参与中国金融市场的比重,仍低于多数发达经济体和部分新兴经济体的外资资产情况。
中国尚没有一个全面开放、高水平、产品齐全的人民币金融体系,以满足境外使用人民币的种种金融投资需要,进而导致境外主体使用和持有人民币的意愿不足。

结语

总体看来,美元霸权地位的衰落已是大势所趋,哪怕特朗普重新上台,也难以挽回美元的颓势。
在世界各国纷纷掀起去美元化潮流的背景下,正是人民币顺势而起,背靠中国巨大经济体,一举将美元霸权挑落、重塑世界货币秩序的大好时机。

参考资料
白双庆,陈凌岚.摆脱美元“潮汐”实现“去美元化”[J].中国外资,2024
王任.贸易三角债、数字人民币与人民币国际化[J].湖湘论坛,2023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