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六号甲火箭末级解体产生700多个空间碎片,专家:或将严重影响太空环境
长征六号甲火箭末级解体产生700多个空间碎片,专家:或将严重影响太空环境
图源/央视新闻
然而,根据国外多家媒体报道,火箭的留轨二级(末级)发生解体,最近两天产生大量空间碎片,或许会对轨道资源和后续发射任务产生影响。
空间碎片数百个,可能还要增加
按类似任务经验,火箭的使命完成后,未级会被留在太空中,变成太空垃圾的一部分。若不进行“钝化”处理,这些火箭残骸随时可能发生碰撞爆炸,威胁其他在轨航天器的安全,并产生更多的太空碎片。
图源/Slingshot Aerospace
根据Slingshot Aerospace报道,8月6号,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完成入轨任务后,留轨二级解体,产生了60多片碎片。星链Starlink官方也回应,团队正在密切监测长征六号甲火箭二级的碎片。
星链官方对长六甲末级碎片的声明
这些碎片不会对Starlink星座造成重大的直接风险,但由于事故发生在约800公里,大多数碎片可能会在太空中停留数十年。
不过,根据今天的观测,其碎片数量已经达到了700个以上,并有可能增长至900个。合成图像显示了一系列明亮物体沿着与长征6A火箭体及其于2024年8月6日部署的18颗千帆卫星相同的轨道移动,这些物体是由火箭体解体产生的碎片的一部分。
图源/Slingshot Aerospace
Slingshot战略和政策副总裁Audrey Schaffer在一份电子邮件声明中表示:“如果发射这个中国巨型星座所需的发射中的一小部分产生的碎片与第一次发射一样多,其结果将是LEO空间碎片数量难以为继的增加。”
并非首次,7发箭3次末级问题
这是长征六号甲火箭第三次出现末级钝化问题。据美国宇航局碎片专家称,2022年11月12日,在部署云海三号气象卫星后不久,火箭末级就发生过类似情况。根据美国宇航局2023年3月的《轨道碎片季刊》,截至2023年1月,该事件产生了 533块可追踪碎片。
此外,今年7月长六甲发射任务25小时后,空间态势感知公司S2a Systems发现长六甲上面级周围出现数百块空间碎片,原因未知。截至目前,该型火箭累计7次发射,共出现3次末级钝化问题,产生一定数量空间碎片。
留轨二级为何未能正常钝化?
一般来说,火箭“钝化”的实质就是将其动力系统中的剩余燃料和高压气体排掉,以免发生危险。通过“钝化处理,火箭未级会逐渐耗尽动力避免在太空中失控。火箭的钝化处理不仅能够降低火箭未级爆炸的风险,还可以减少轨道资源的占用。
爱好者猜测,如果末级出现解体,原因可能是遭遇碰撞、箭体内部问题、末级动力问题等。
千帆星座示意,图源/央视新闻
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制定的指导性文件-ISO27875与ISO20893中,对运载火箭的设计和运行提出了建议,对消除末级火箭的潜在危险/再入时的标准提出了指导性规范,其中提出:
“如果不能手控再入,要使火箭位于一个能在25年内再入的轨道。如果运载火箭剩余推进剂不足,应将其置于在轨寿命最小化轨道,选择未来干扰低地球轨道和同步轨道可能性最低的轨道。末级完成任务后应进行燃料、电气排放。”
8月9日,千帆首批18颗卫星 (GMS GEN1 I-1) ,图源/s2a systems 瑞士观测站
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也曾考虑过对火箭发射企业产生空间碎片的相关要求,至少包括:
- 对末级进行受控再入。
- 末级移动到坟墓轨道。
- 未级送入地球逃逸轨道。
- 五年内对留轨未级进行回收(主动清除碎片)。
- 非受控再入。
根据欧洲航天局的数据,目前大约有10000个运行中的航天器在我们的星球上缩放(其中大多数是SpaceX星链卫星),大约40500块至少10 厘米宽的碎片和1.3亿个直径至少1毫米的碎片。我国对此类事件也有相关标准《GB/T 43224-2023 运载火箭轨道级处置详细要求》,未来,空间碎片清理或许将成为新的市场蓝海。
长六甲发射千帆星座01组,图源/上海航天
长六甲遥21发射千帆星座轨道高度约为800km,末级解体碎片多分布在近地点450-850km、远地点700-1000km的范围内。
截至目前,国内相关单位和媒体尚无对此事件的声明或报道,尚不清楚对于后续长六甲发射及千帆星座任务是否会产生影响。
本文原文来自“太空那些事儿”,原标题《长六甲火箭末级解体产生碎片,第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