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人航天发射功勋塔架——中国航天梦从这里起飞!
载人航天发射功勋塔架——中国航天梦从这里起飞!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载人航天发射塔架,见证了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九号的发展历程。这座全钢结构的发射塔,不仅是中国航天梦起飞的地方,更是中国航天人智慧与勇气的象征。
载人航天发射功勋塔架——中国航天梦从这里起飞!
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区的这座蓝色塔架,是我国目前唯一能够发射载人火箭的发射塔,它也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最具标志性的建筑。它是一座全钢结构塔架,主体高度是75米,加上吊车和避雷针,最高点达105米。塔架主要由塔体结构、回转平台、吊车、摆杆、逃逸滑道等组成,有12层固定平台,四组13层回转平台。
在塔架下面,可以看到一个巨大的深坑,这就是导流槽。这个导流槽一共有110多米,火箭转运到塔架后就会固定在导流槽上方,导流槽里面有一圈环形高压喷管。在火箭点火发射时,导流槽的环形喷管会瞬间喷出大量的水,把火箭的高温高压尾焰导向远离发射台的地方,防止尾焰对火箭和发射架造成损害。
塔架第2层的固定平台有很多线路管路,包括加注燃烧剂的管路和加注氧化剂的管路。火箭加注是发射前最后、最大也是最具风险与挑战的一项工作,具有高危险性、高洁净度、高精准度的特点。长二F一次加注燃料接近450吨,易燃易爆的特性对操作要求极高,必须确保一滴不漏,万无一失。
加注人员介绍,历次火箭的成功发射,对于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胆大心细。比如在2016年某次任务进入发射程序的时候,氧化剂加注库房突然发生泄漏,7名加注队员第一时间冲进滚滚浓烟中,凭借着喷射声音找到了泄漏点,仅仅用时23分钟就彻底排除了故障,保障了任务的如期发射。
事后采访其中的一名加注队员:你当时害怕吗?他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担当,能够奋战在航天事业的最前沿,既感光荣,又深知责任重大。
其实从无人飞行到有人飞行,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九号,在这座发射塔架上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勇敢无畏的航天人,他们以献身航天、筑梦太空为毕生的追求,令人钦佩和感动。
9层固定平台,是航天员进舱的通道。航天员从问天阁乘车来到塔架后,他们乘坐电梯来到这里,通过狭小的通道来到一个活动平台,然后会坐在三把椅子上等待进舱。在发射前两小时的时候,航天员会从这进入飞船,进行发射前的最后准备。
在这层平台上面有一条醒目的红色指示线,火箭在点火前,如果出现了紧急情况,航天员会在护送员的协助下迅速出舱,沿着这条指示线,来到逃逸间。
在逃逸间里,有一条逃逸滑道,其实逃逸滑道如同一个软管,从9层平台至地下掩体,全长50多米,滑道内衬通过改良,航天员可以通过手和脚的动作控制下滑速度。在滑道下方的出口放置有加厚的缓冲垫,能最大程度避免航天员在下落过程中受伤。从2003年神舟五号发射以来,这条逃逸滑道至今从未启用过,这也说明了我国载人航天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塔架我们往外看去,辽阔的戈壁大漠一望无际,乳白色的垂直总装测试厂房与发射塔架遥相对望,构成了托举神箭一次次飞天的中国载人航天第一港,这座耸立在大漠的发射塔架搭起了我们探索浩瀚宇宙的通天之梯,为我们航天强国的梦想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来源 | 综合自央视新闻、大漠问天
作者 | 张伟 王刚 刘洁 孔祥鹏 杨桂锦
编辑 | 刘俞希
校对 | 樊瀚文
主编 | 张文军
邮箱 | ourspace04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