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闸蟹的4个知识:蟹黄蟹膏的区别、如何挑选大闸蟹与最佳吃法一次看
关于大闸蟹的4个知识:蟹黄蟹膏的区别、如何挑选大闸蟹与最佳吃法一次看
秋天是品尝大闸蟹的最佳时节。这种生长在淡水中的螃蟹,以其肥美的蟹黄和蟹膏而闻名。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大闸蟹的习性、公母蟹的区别、挑选技巧以及最佳的食用方法。
大闸蟹习性:生于海洋,长于淡水
大闸蟹是秋天餐桌上的美味。(图片来自iStock)
提到大闸蟹,常常与阳澄湖画上等号。的确,来自大陆阳澄湖的大闸蟹,品质之好,令饕客臣服。不过看似生长在河湖里的大闸蟹,其实是一种特别的生物。它在淡水里成长,却长于海水。习性使然,交配后的母大闸蟹会往海里游去并诞下蟹苗。小小的蟹苗于2月在海水里孵化,生活约一个月后,就会洄游到淡水江河里成长。8、9月,大闸蟹历经生殖脱壳,愈长愈大,最后于中秋过后,准备开始交配,这也就是为什么秋天大闸蟹总是肥美的原因。
大闸蟹特色:公母有别,美味有分
蟹黄、蟹膏常被一起提起,其实两者是有区别的。母蟹有的是蟹黄,这是它们的卵巢与消化腺。由于准备交配繁殖,也为了接下去的过冬,所以这时候蟹黄会十分丰富。煮熟后的蟹黄,颜色会由黄转为较深的橘,十分诱人食欲。想分辨公、母蟹,腹部是观察重点,呈圆形的是母蟹,三角形的是公蟹。品尝试公蟹的重点在蟹膏,虽然它也有蟹黄,但量不如母蟹。蟹膏是它的脂肪,色泽白色,其量越多,代表这只公蟹越健壮。蟹膏煮后,呈半透明状,吃起来跟蟹黄一样让人过瘾。
大闸蟹最令人回味的就是肥美蟹膏蟹黄了。(图片来自iStock)
大闸蟹购买:掌握5大挑选原则
由于大闸蟹并不便宜,最好懂得挑选原则。首先看重量,大闸蟹有分等级,这是依大小而分,最高级3A是7两,接下来是2A的6两、1A的5两,等级越高当然越贵。接下来有个口诀“青壳、白肚、金爪、黄毛与体壮”,前四项是它们的特征,只要是大闸蟹都是符合的,即便是现在台湾产的大闸蟹,照样吻合。因此购买时,一定要好好观察是否身强体健,毕竟活动力差或死蟹,买回家并不能吃。被草绳捆绑的大闸蟹动弹不得,可用手轻碰其双眼,如果立即回缩反应,代表身体健康。
另外,除了直接到渔市集购买,现在不少人也习惯线上宅配,请记住,如果要线上购买,请找信誉良好的厂商,同时因为现在多标榜活体运送,收到后开箱请全程录影保障自己权益。不拆棉线,先将大闸蟹放于室温30至60分钟,再轻轻碰触,眼睛会动、四肢会动、会吐泡泡就是活蟹,建议就赶快食用。如果还没要马上吃,在大闸蟹上盖上湿毛巾,放入5至10度的冷箱冷藏,但一样请尽快享用,因为大闸蟹离水后保存期限较短。
大闸蟹煮法:清蒸最新鲜
买回家的大闸蟹最好立即享用,最新鲜的一定是最好吃。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没有加醋盐而五味俱齐”,这说明了新鲜的大闸蟹不管是蟹黄蟹膏或蟹肉,直接吃就很美味。而清蒸,正是最佳烹饪手法。清蒸时,可以先淋点米酒,再于蟹身上放些去腥的葱、蒜,接着只要蒸上个10至20分钟,就等着大饱口福了。不过提醒你,料理前一定要好好刷洗大闸蟹一番,毕竟身上多少带些泥沙细菌,虽然店家多会处理过,但因为吃大闸蟹是直接用嘴吸吮、咬食,还是清清洁净为佳。
清蒸是享受大闸蟹的最简单烹饪方法了。(图片来自i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