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杭州残疾人最集中的生活小区完成提升改造!有哪些变化?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杭州残疾人最集中的生活小区完成提升改造!有哪些变化?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328A04DU000?media_id=&openApp=false&suid=&web_channel=wap

近日,杭州西湖区留下街道的花坞新村完成提升改造。这是一个建于1980年的小区,是杭州残疾人最集中的生活小区。改造后的花坞新村有哪些变化?居民的生活又得到了哪些改善?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藏"在西溪湿地旁的小区,看看它的新面貌。

花坞新村由3幢多层住宅和1幢平房组成,经历44年风雨,住宅建筑屋面破损明显,加上道路路面过窄、绿化布局凌乱、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提升改造迫在眉睫。2023年10月,施工方进场施工,并于3月中旬完工。

改造完成后的花坞新村,有了敞亮的老年活动室、配餐室、康复室。如今,走进小区,道路两侧绿荫浓密,骑着代步车的居民来往于社区小路中,见面时,都会互相点头,打个招呼。

午后的阳光生出暖意,老人们走出家门,在小区的广场上聊天、晒太阳。65岁的竺阿姨拄着拐杖,一步步挪到轮椅跟前,熟练地坐了上去。广场上又有人在聊家常了,她也想去凑凑热闹。

只见她握着手轮,左转进入无障碍通道最近的上斜坡道,新增加的减速障碍带,让她可以慢慢地往上“走”,不用担心轮子会往后溜。

1980年,竺阿姨成为了杭州福利厂的一名员工,工厂主要生产电灯泡和塑料凉鞋,她负责打包。花坞新村的前身,就是杭州福利厂的宿舍,她在这里已经生活了44年。“年轻时出了一次意外,腿上就落下了病根,只能借着拐杖或者轮椅走了。”竺阿姨说,腿受伤后,生活能力大不如前,“家门口到小区大门还有一两百米的路,现在,离我家最近的东侧小门设置了残坡,顺着坡走就能到马路边。这对坐轮椅的人来说,方便了。”

竺阿姨看着单元楼里崭新的防滑条和扶梯,整洁的楼道及墙面,给小区的这次提升改造竖起了大拇指。

今年,西湖区留下街道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涉及4个小区,将惠及800多户居民。

一段历史的见证

花坞新村,原来是个漫山遍野的桃树,在杭州福利厂搬过来之前,这块地属于花坞果园。每年3月,到花坞赏桃花,是杭州人在春天里的一件大事。为此,花坞还建了一座望花台。郁达夫也曾到过花坞,感慨于此处的幽静娴雅,写下了一篇《花坞》,称其“一谷直下的地理位置,石人坞不及它的深,龙归坞没有它的秀。而竹木萧疏,清溪蜿绕,庵堂错落,尼媪翩翩,更是花坞独有的迷人风韵。”

杭州福利厂搬到花坞新村后,这里才成了居住区。原杭州福利厂职工郑生华回忆:“1976年左右,福利厂从瓶窑迁到花坞后,在花坞厂区建起了家属宿舍和集体宿舍。当时的房子都很简易,砖头都是工人就地取材成型的,屋顶铺上油毛毡,再盖上瓦片。”

1982年左右,厂里砌起了围墙,把厂区和家属宿舍分开。家属区一排20户,10户一排。每户有两间房,后来又搭出了厨房间。20世纪80年代,杭州福利厂在武林桥河下造了两幢家属宿舍,又在花坞盖了两幢3层的家属楼。

现在的花坞新村,原来就叫“花蒋宿舍”。2018年,随着浙江元通4S店入驻,原来的集体宿舍被拆除,仅剩下小区里3幢居住建筑和1幢公共建筑。郑生华回忆,多的时候,工厂里有800多名职工,其中200多名为残疾人员。

杭州福利工厂出产的“快乐牌”塑料凉鞋、拖鞋、泡沫鞋等,曾畅销全国各地。童凉鞋曾获1988年省儿童用品“金娃娃”奖,塑料女凉鞋还被评为轻工业部优质产品。1987年开始,工厂的主要产品远销海外市场。

原来的宿舍已经被拆除,这几年,留下街道又给小区做了“平改坡”改造,建造了小区门楼、绿化、小区道路,还建设了残疾人的康复中心,原杭州福利工厂的职工住在这里,也越来越方便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