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7年分红!这个村用“多点筹资+明晰产权”模式,打通生态旅游致富路!
连续7年分红!这个村用“多点筹资+明晰产权”模式,打通生态旅游致富路!
放牛村,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村庄,如今通过巧妙的农旅融合和城乡融通策略,已经蜕变为乡村振兴的璀璨明珠。它凭借对本土文化的深入挖掘和微更新设计,成功打造了一个环境优美、生活品质高、旅游业繁荣的乡村旅游胜地。
环境整治
放牛村,首先针对庭院卫生环境、生活污水处置、生活垃圾处理等方面的短板。投入700余万元实施综合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不断改善。
村里重点对农村房屋前屋后院坝、屋面、围墙、广场、堰塘、绿化等进行环境整治,修补美化房屋外立面,硬化院坝路面,铺设沥青路面,整治围墙边沟和堰塘堤坎,扩大绿化面积,增设太阳能路灯、便民座椅、文化书屋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生态停车场等,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提升了新农村整体风貌形象。
同时,在民宿相对集中、污水排放量相对较大的大竹林村民小组,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及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建设。新建污水管网1500米,改建雨水沟渠60米,新建日处理能力10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站一座;在其他村民集聚点修建集中污水处理设施3座,农村公厕1座,修建三格化粪池179个,全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干净整洁的农村美景,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打卡。
产业升级
放牛村采取“多点筹资+明晰产权”优化园区建设模式,“做大产业+综合发展”反哺农业促民增收模式和“重点规划+整体布局”引领美丽乡村建设模式。
放牛村是重庆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试点村。2019年,放牛村入股南岸区林阁花木种植股份合作社等公司,全村1164名村民全部“变身”成为股东。“三变”改革盘活了放牛村的资源和资产。如今,已经是这个村子连续七年分红了。
通过党员干部交心谈心、文明宣讲等活动,村民经历了最初的“要我变”到后来的“我要变”的思想转变,最终共同流转土地100余亩,投资380万元组建了林阁花木种植股份合作社,首年就盈利220余万元,按照每个农民股东占股比例,以每股2万元进行分红,对合作社优秀村民进行表彰,实现了农业生产增效、农民生活增收、农村生态增值。
全村花木种植面积达3000多亩,建成了国家AA级旅游景区“南山桃花园”、“南山腊梅园”、“映山红生态园”、“南山石斛生态园”等生态园区,花木产业从零散经营模式升级集约化经营模式,实现了传统优势产业的提档升级。
此外,在民宿发展中坚持“生态”这个最大特色,对民宿经营主题严格把关,重点引进特色茶艺、花卉、手工等低碳项目,既留住了“绿水青山”,也挖掘了“金山银山”。
党建引领
放牛村还通过建章立制,不断深化乡村振兴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据介绍,该村将乡村生态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相关内容纳入放牛村村规民约,定期开展环境卫生检查评比、最美庭院评选、文明院落评选等活动,互相监督、共同遵守,督促村规民约的落实。
同时,还建立环保投入机制,通过上级补助一部分、集体解决一部分、受惠民宿及农家乐等出资一部分、村民自愿一部分等方式,落实环保资金,委托专业机构和队伍实施垃圾收运和污水治理,确保污染治理设施长期稳定正常运行。
放牛村着力构建“社工+义工”的志愿服务模式,在乡村舞蹈、合唱、盆景制作等兴趣爱好小组的基础上,组建了6支便民义工队伍,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8次,文化活动演出6场,义务宣传服务26次,有效提升了村民参与乡村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群众更广泛地参与到平安巡逻、帮困互助和志愿服务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