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皇后:嫁崇祯18年,陛下不听一句劝!亡国皇后,仍是女子的典范
周皇后:嫁崇祯18年,陛下不听一句劝!亡国皇后,仍是女子的典范
在明朝末年,崇祯皇帝朱由检的皇后周氏,以其贤德和勤俭闻名于世。她不仅在后宫中维持着和谐的氛围,更在国家危难之际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智慧。本文将为您讲述这位被誉为"女子典范"的周皇后的传奇一生。
初入王府
崇祯是明熹宗朱由校的弟弟,虽然非一母同胞,但是明熹宗对这位弟弟非常的疼爱,在他登基后的第二年便将弟弟册封为“信王”。明熹宗六年的时候,信王年满16岁,明熹宗便张罗着为他找媳妇。
当时的明朝皇子很少在达官贵人的府上挑选未来妻子,一般都选择一些小吏的子女。
当时的皇后周氏家境贫寒,父亲周奎是一个算命先生,母亲体弱多病,因此她从小就懂得了操持家务。后来因为她在信王府呆过一段时间,再加上身家背景都符合选妃条件,于是便成为了候选人之一。
那一年,周氏不过才15岁,由于生活疾苦导致的营养不良,使她看起来非常瘦小。当时候选人有三人,她是最为弱小的一个,因此并没有被信王给看上。
然而当时掌柜后宫的刘太妃却觉得此女眉宇间有着不同寻常女子的贵气,于是便做主选了她,并册封为信王妃。
周氏虽然瘦小,但是却知书达理、秀外慧中。小时候有一文人陈仁锡在周家做客,看见周氏之后便赞叹道:“这小女子有富贵之相啊”。之后周氏便被家人捧为掌上明珠,教她读书习字。
初入王府的周氏便展现了她才情俱佳的一面。信王爱好读书,他的文章经常被群臣们传阅,得到很高的赞誉,信王也为自己感到骄傲。因此他对于同样有才情的周氏也很欣赏,对她宠爱有加。
就在信王和周氏成婚后的第二年,明熹宗因病驾崩,将皇位传于信王,改国号为崇祯,周氏也由王妃晋升为皇后,后世称为周皇后。
温良贤后
周皇后执掌后宫之后,并没有因为身份的转变而过上奢华的生活。据许多史料记载,周皇后在宫中一直保持着平民的生活作风,她的衣物多为布衣,绫罗绸缎都很少见,而且常吃素菜。
她节约的行为也感染着后宫嫔妃及宫女们,她们的衣着也以朴素为主。为了节省宫中的开支,周皇后还命人缩减了后宫的用度。
宫中人多,要做衣服需要购买很多的布料,这又是一笔不少的开支。于是周皇后索性在宫中安置了24台纺车,她亲自教宫女们织布做纱衣。
据说崇祯皇帝的大部分衣物都是周皇后亲手缝制的,在她的心中始终没有把自己当成皇后,而是崇祯的妻子。
在周皇后的管理下,后宫所有的事情都井井有条,嫔妃之间鲜少有争风吃醋的事情发生。她用自己瘦弱的身躯以及强大的人格魅力征服了后宫其他人,人人都对她称赞不已。
崇祯刚即位的时候,朝中局势混乱。宦官魏忠贤把持朝政,与东林党斗智斗勇,以致于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崇祯从哥哥的手中接下这个“烂摊子”,每天都忧心不已。
据说当时因为魏忠贤权利太大,在皇宫各处都安放了眼线。周皇后听了懿安皇后的话,害怕魏忠贤会毒害崇祯,于是便亲手负责崇祯的饮食,每天都帮他烧火做饭。
当时国内灾荒不断,而且瘟疫频发,再加上农民起义军肆意躁动,导致朝廷是内忧外患。
崇祯皇帝每天都在忧心百姓的安危以及前线战士的性命,军饷告急的时刻国库空虚,周皇后便拿出自己的积蓄以及后宫中节俭下来的钱去充当军饷,多次缓解了崇祯的危机。
崇祯这个皇帝当得可谓是有心无力,但幸好有周皇后在一旁辅佐才让他有了些许安慰。那段忧心忡忡的岁月里,周皇后像一道温热的阳光照进他苦闷的生活,他对周皇后的深明大义也甚是感激。
帝后琴瑟和鸣
崇祯与周皇后之间的感情一直为后人津津乐道,如果说崇祯作为皇帝没什么大作为,但是作为丈夫他却是合格的。在生活中,他与周皇后有着许多爱意满满的瞬间。
周皇后是个美丽端庄的女子,她的吃穿用度都很朴素,在她所有的衣物中,纯白色最多。她经常穿一身白衫游走在宫中,崇祯曾笑称她为“白衣大士”。随后,后宫都在效仿周皇后的穿法。
夏季炎热,一天周皇后穿着非常单薄的衣衫在梳洗,崇祯悄悄地走到她的后面,用手撩拨着她的头发。周皇后不知是他,便挥起衣袖往他脸上拍去,崇祯“哎哟”一声没有生气,而是痴痴地笑着。
一次农民起义军挖了凤阳皇陵,气得崇祯饭都吃不下,于是索性昭告天下要缩减饮食,只吃素不吃肉,以此来表达与天下将士同甘共苦的决心。这可把周皇后给急坏了,她便苦口婆心的劝诫,但无济于事。
看着崇祯皇帝日渐消瘦的身躯,周皇后害怕他饿出病来。于是便谎称自己梦到了孝纯太后,即崇祯的生母,说她在梦里交代让崇祯好好吃饭。崇祯听罢泪如雨下,于是便乖乖吃饭了。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的军队攻破了北京城,宫里开始大乱。魏忠贤党羽和东林党那些人都选择投靠了李自成,宫人们都纷纷逃亡。
崇祯深感大势已去,便对周皇后说:“与其被敌人侮辱,不如选择自尽吧”。周皇后难过地流下眼泪,说道:“妾身嫁给你十八载,这些年我时常劝诫你,可你就是不听才导致了今日的结果”。
说完,周皇后转身走进房间关上门,不一会宫女来报说皇后已经自缢身亡。崇祯听闻仰天悲鸣,痛苦不已。
后来崇祯又下令其他嫔妃自行了断之后,便让人将三个儿子送走,随后他前往煤山,在一棵歪脖子树上自杀身亡。
李自成占领皇宫之后,寻得崇祯和周皇后的遗体将他们一同安葬在一名已故后妃的陵墓中。
周皇后虽未亡国之后,但是在后世对她的评价中,多为“勤俭持家、深明大义”的正面形象。只可惜她与崇祯没有在明朝最好的时期担当大任,明朝气数已尽,但她仍是后世女子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