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孔古迹传文脉,儒家思想耀中华
三孔古迹传文脉,儒家思想耀中华
2025年2月12日,曲阜师范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古韵寻迹实践队前往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三孔景区,开展了一系列深入的实地调研工作。
实地调研,感受文化魅力
2月12日,实践队抵达曲阜市,正式开启三孔社会实践之旅。队员们首先来到孔庙,这里是祭祀孔子的本庙,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祭祀性建筑群之一。队员们沿着中轴线依次参观了大成门、大成殿等主要建筑,感受着孔庙的庄严肃穆与深厚文化底蕴。在参观过程中,队员们发现孔庙内的建筑布局严谨,碑刻林立,每一处细节都蕴含着儒家文化的理念与精神。队员们还注意到,景区内的解说牌以中英双语为主,详细介绍了孔子的生平事迹、儒家思想以及孔庙的历史变迁,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信息。
随后,实践队前往孔府,这里是孔子嫡长孙的府邸,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古建筑群。队员们参观了孔府的前衙、中居、后寝等区域,了解了孔府的家族制度、礼仪规范以及生活起居。在孔府的档案馆中,队员们看到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献和文物,这些资料生动地展现了孔府在历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活动,让队员们对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2月13日,实践队来到了孔林,这里是孔子及其后代的家族墓地,也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家族墓地之一。队员们漫步在孔林的古柏之间,感受着这片古老墓地的宁静与庄重。孔林内的墓碑、石雕等文物见证了孔子家族的兴衰变迁,也体现了儒家文化在家族传承中的重要作用。队员们还了解到,孔林的保护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古树的养护、墓碑的修复等,这让他们意识到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问卷调查,了解现状问题
实践队员们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与景区的工作人员以及附近的居民交流,对三孔景区所蕴含的儒家文化及语言景观建设中的现状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游客对三孔景区的语言景观表示满意,认为其能够很好地传达儒家文化内涵。但也有部分游客提出,景区内的部分语言景观在设计上可以更加现代化,以吸引更多的年轻游客。
深入研究,提出改进建议
在为期七天的实地调研活动中,实践队员们对景区的历史背景、整体布局以及展示内容有了基本的认识,并拍摄了相关照片,以待后续的研究和回顾。通过对景区内语言景观的深入研究,队员们发现景区内的标语在起到指示和引导作用的同时,也能够传递儒家文化的价值观。例如,景区内的一些标语以双语为主面向国内外游客,主要用来提示游客在参观时应注意的问题,如小心路滑等,以确保参观的秩序和游客的安全。
总结收获,传承文化精神
此次寒假社会实践,实践队员们不仅深入了解了三孔景区的语言景观现状,更深刻体会到了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队员们表示,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他们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决心。未来,他们将继续关注三孔景区的发展,为推动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贡献自己的力量。
展望未来,持续文化传承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为实践队员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儒家文化的机会,也为三孔景区的语言景观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未来,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将继续组织类似的实践活动,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来,让儒家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通过此次寒假社会实践,实践队员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传承儒家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