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尚遇上非遗
当时尚遇上非遗
2月11日至14日,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当代时尚设计合作伙伴会议在楚雄州举行。多国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时尚精英、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寻非遗传承创新之路,同绘非遗融入现代时尚的绚丽蓝图。
会议期间,来自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嘉宾维克兰特·基肖尔到永仁县中和镇直苴村参加赛装节,体验了这场“世界最早的乡村T台秀”,他说:“昨天在直苴村参加节日活动,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触中国文化。当地有效利用节日活动吸引外面的人了解和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很好的发展方式。今天参加的这场会议,有来自不同国家的人共同探讨非遗与当代时尚设计的融合,我听到了他们在各自国家保护和传承非遗所做的工作,很赞同他们的观点。通过这种方式,也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互相交流,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当代时尚设计合作伙伴会议首次落地东亚国家、落地中国、落户楚雄,这既是对我州非遗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认可,更是推动彝绣等民族文化“走出去”的历史机遇。会上还聚集了来自不同时尚专业的学生与传统工艺匠人及经验丰富的独立时尚设计师,共同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当代时尚设计,探索非遗与时尚合作的全新可能性。
“我们的理念就是设计让生活更美好,希望通过对原来经典和流传有趣的非遗工艺内容、纹样、图纸等,用现在的设计手段、工具和方法,融入每个人,甚至成为我们中国设计的名片,走向世界。”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学院院长助理梁旭感受颇深。
楚雄,历史文化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厚,是“非遗大观园”。楚雄非遗极具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彝族长篇叙事史诗《查姆》和《梅葛》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彝医药典《齐苏书》比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还早12年。全州建立了国家、省、州、县(市)四级非遗保护名录体系。截至目前,共有《查姆》《梅葛》和彝族火把节、彝族左脚舞、彝族老虎笙、姚安坝子腔、彝医药、彝族服饰、彝族刺绣等国家、省、州、县(市)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共960项,命名国家、省、州、县(市)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共2312人。
当前,楚雄市正全力以赴推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申报工作,开设“创意楚雄”主题栏目,建设“创意楚雄”中英文网站,摄制“手工艺与民间艺术”宣传片,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彝绣设计师品牌,积极构建“非遗传承+创意设计+品牌营销+社区参与”的全产业链,推动以彝绣为核心的相关产业从传统手工艺品制作向时尚化、品牌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产业升级,创造经济增长新引擎。同时,吸引更多投资和合作项目,推动当地旅游、文化创意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本文原文来自楚雄州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