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青海湖保护了20年湟鱼,现在湟鱼泛滥,怎么还是二级保护动物?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青海湖保护了20年湟鱼,现在湟鱼泛滥,怎么还是二级保护动物?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90600939_100164422

青海湖,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大型湖泊,被誉为“高原明珠”。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生活着一种独一无二的鱼类——青海湖裸鲤,俗称湟鱼。

它是青海湖生态系统的核心物种,也是青海人民的生命之源。然而,由于过度捕捞和环境破坏,湟鱼曾经面临着灭绝的危机,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和濒危物种。

为了拯救这一珍稀资源,青海省从2001年开始实施了封湖育鱼和综合治理的措施,经过20年的努力,湟鱼资源量已从不足3000吨增加到9.3万吨,增长了近30倍。那么,现在满眼都是湟鱼的青海湖,为什么还要继续保护湟鱼呢?

一、湟鱼对青海湖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

湟鱼是青海湖唯一的水生经济动物,也是水、草、鸟共生系统中最基础也最核心的部分。它不仅是青海人民的主要食物来源和经济收入来源,也是维持青海湖水质和水量平衡的关键因素。

由于青海湖是一个封闭的咸水湖泊,没有出流河道,水体中含有大量的盐分和有机物质。如果没有湟鱼这样的消费者来转化这些物质,就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缺氧化,进而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同时,由于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具有调节气候、阻挡沙漠、涵养水源等重要生态功能。如果没有湟鱼来维持水体的稳定性和清洁度,就会影响整个流域乃至西北地区的生态安全和人类福祉。

二、湟鱼资源恢复还面临着诸多挑战

虽然经过20年的保护和治理,青海湖裸鲤资源量已经有了显著的恢复和增长,但是与历史最高时期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根据国际上对水生生物资源恢复到原始资源量的50%就达到修复生态和进行适度开发利用的技术标准来看,青海省渔政管理总站副站长史建全表示,“未来还要开展为期10年的封湖育鱼。”

而且,在当前的形势下,保护和恢复湟鱼资源还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是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由于全球变暖和降水减少,青海湖的水位和水量都有所下降,导致湖水的盐度和碱度增加,不利于湟鱼的生长和繁殖。

其次是人类活动带来的影响。由于青海湖周边的农牧业、工业、旅游等经济活动的发展,给湟鱼的栖息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干扰,如水污染、河道改造、非法捕捞等。

再次是湟鱼自身的特点带来的影响。由于湟鱼是在咸水中生活、淡水中产卵,每年都要进行长途的洄游,这就使得它们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河道阻隔、水位变化、天敌捕食等。

此外,湟鱼的生长速度极其缓慢,一年只能长一两左右,这也限制了它们的种群扩张能力。

三、保护湟鱼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

为了保护好青海湖裸鲤这一珍贵的生态资源,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政府部门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大执法力度和监督管理,严厉打击非法捕捞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同时要加大资金投入和科技支撑,推进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湟鱼人工增殖放流等工作。

科研机构也要加强对青海湖裸鲤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探索适合高原咸水湖泊渔业生态修复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技术路线和模式,同时要加强对青海湖裸鲤资源量和生态环境变化的监测和评估,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还有我们的民间组织和志愿者,最好积极参与到青海湖裸鲤保护和救护的公益活动中,如开展观鱼放生节、救助搁浅湟鱼、宣传爱护生态等。

广大公众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遵守自然的理念,理解和支持青海湖裸鲤保护工作,不参与非法捕捞或购买消费湟鱼产品,不破坏或污染青海湖及其周边环境,积极传播保护知识和正能量。

青海湖裸鲤是青海省乃至全国乃至全球的宝贵财富,也是青海人民的骄傲。在过去20年里,我们已经取得了保护和恢复这一珍稀物种的显著成效,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满足或放松。

在未来10年里,我们还要继续开展封湖育鱼,并且要从多方面加强对青海湖裸鲤及其生存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