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主权基金的发展经验及启示
挪威主权基金的发展经验及启示
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GPFG)是全球规模最大的主权基金,以其稳健的投资策略和出色的投资业绩闻名。本文将深入探讨GPFG的历史发展、投资布局、投资方法论及其成功经验,为中国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Norway Government Pension Fund Global, GPFG)是挪威的主权基金,也是全球规模最大的主权基金。截至2023年底,该基金的资产规模已达到惊人的水平,2023年更是取得了16%的投资回报率,浮盈高达22220亿挪威克朗(约合人民币1.5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GPFG的成功不仅体现在其庞大的资产规模上,更在于其在面对经济周期波动时展现出的稳健性。即便在2008年金融危机等重大市场动荡中,GPFG也能够保持稳定的超额收益,这充分展示了其成熟的投资管理模式。
GPFG的投资业绩记录显示,自1998年以来,除2001年、2002年、2008年、2011年、2018年和2022年出现负收益外,其余年份均保持正收益率。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负收益年份都与重大经济事件相关,如2001年的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2011年的欧债危机以及2022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然而,GPFG在每次危机后都能迅速恢复并实现持续增长,展现出其投资策略的稳健性。
历史发展
GPFG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
石油资源积累阶段(1969-2006年):1969年,挪威在北海区域发现大量石油资源并开始投产。随着石油收入的积累,挪威于1990年创建了政府石油基金,并于1996年开始将其作为独立的投资实体运营。1998年,挪威央行投资管理机构(NBIM)成立,负责管理该基金。
主权财富基金运营阶段(2006-2019年):2006年,政府石油基金更名为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GPFG)。2007年,财政部决定将基金的股权投资比例从40%提高到60%,并加入小型公司股票。这一决策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面临考验,但通过深入研究发现,积极管理策略通过系统性因子获得超额收益,最终在2009年将股票投资份额提高到60%,当年回报率创下25.6%的新纪录。
疫情后的战略调整(2020年至今):在全球疫情暴发期间,GPFG采取逆周期投资策略,在市场波动触发再平衡机制时,选择坚定实施逆周期投资。通过逆周期操作,GPFG将其权益投资比例从低于战略基准逐步增加至72.8%,最终在2020年下半年实现股票市场的恢复。
投资布局
GPFG的投资布局体现了其全球化、分散化的投资策略:
全球化分散投资:截至2023年底,70.9%的基金资金投资在全球65个国家的8859家公司的股份。以权益投资为例,根据NBIM投资项目清单统计发现,截至2023年底,GPFG权益投资项目数排名前3的国家和地区为美国、日本和中国大陆,占比分别为27.7%、22.7%和10.9%。
重点布局流动性资产:2023年公司年报数据显示,GPFG主要资产分布在流动性强的股票资产、债券资产,在全部资产中占比高达98%,其中股票资产占比70.9%,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比27.1%。对于未上市的地产权益、基础设施等另类资产投资占比仅为2%。分项收益率显示,GPFG通过合理资产配置降低的收益率回撤风险。统计显示,其在股票投资和固定收益上的收益率分别为21.3%和6.1%,而在未上市股权上的投资业绩非常惨淡,房地产投资回报率为-0.2%(未上市股权收益率为-12.37%)、未上市基础设施回报率约为3.7%。这反映出国际大型投资机构正在加大布局数据透明度高、流动性强的资产。
- 投资项目高度集中于十大行业:截至2023年底,基金的权益投资项目有97.52%集中于前十大行业。其中,数量前3位的行业分别为工业、可选消费以及科技行业,投资数量占比分别为19.9%、17.8%和12.5%。可选消费品行业具有相对稳定的需求、高利润率以及不受经济周期影响等特点吸引了GPFG的关注。科技行业具有创新性、高增长潜力、全球化市场、高利润率、领先地位和竞争优势等特点,也被该基金所青睐。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该基金增持了苹果、微软、Alphabet、亚马逊、英伟达、台积电以及芯片设备生产商阿斯麦。
成功之道
GPFG的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基于指数化的主动资产配置策略:投资基准是GPFG资产配置策略的核心,主导了该基金的收益与风险。一是按照战略基准指数进行投资,战略基准指数包含70%的权益投资和30%的债券资产,其中权益投资指数基于富时全球市值指数建立,债券基金基于彭博巴克莱指数建立。通过对基准指数的跟踪复制,GPFG保证了获得市场基准的投资收益。但这并不意味着投资策略完全复制基准指数。二是主动管理增厚投资收益,凭借庞大的体量和长期主义投资理念,通过基金配置、证券选择、资产管理三个策略进行主动管理,争取到更可观的投资回报。(1)基金配置:主要通过建立参考组合实现,参考组合的目标是在投资范围之内实现最佳的长期夏普比率。(2)证券选择:通过深入的基本面分析,找到具有长期发展优势的企业。(3)资产管理:主要通过战术层面的仓位控制、证券借贷和相对价值策略实现。
采取了参考组合的投资模式:2011年, NBIM引入“可操作参考组合”(Operational Reference Portfolio,ORP),成为指导内部投资的基准。通过ORP,可充分发挥 GPFG 投资期限长、资产规模大等特点,扩大投资范围、分散化投资。与战略资产配置方法相比,具有两个优势:其一,该模式更灵活,战略资产配置方法中,当新的资产或投资策略加入时,需重新进行审核并制定新的战略,操作成本较高,相反,配置组合参考组合一般仅由公开市场股债构成,投资组合只需要在特定的限制条件下即可加入投资参考组合以外的资产类别或投资策略;其二,更好地评价另类投资等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如,另类投资一般难以通过市场进行定价,几乎无法通过公开市场指数来合理衡量相应的收益和风险,参考组合可将每一类资产根据风险收益特征,映射到公开市场投资上,运用机会成本方法比较。
基于因子投资的体系化方法:因子投资是挪威主权基金的系统化投资模式。2009年,耶鲁大学William Goetzmann,伦敦商学院Stephen Schaefer和Andrew Ang教授们的报告研究提交之后,挪威主权基金开始将因子引入内部运营基准,该基准显性地考虑了系统性风险因子。当时,该基金引入了两种新的因子:价值—成长因子和规模因子。之后,NBIM内部专门对这两种因子进行深入研究。资产管理公司以及业界相关人士将挪威主权基金这种被动获得动态因子的投资方式概括为“挪威模式”,简言之,挪威主权基金的因子投资方式是被动但动态的,是指数化但积极的。这种模式与传统的主动投资相比,其成本更低,更好地获得动态因子的风险溢价。不仅是股票投资,在固定收益投资中主流投资机构也采取因子投资方式。
建立综合的风险管理机制:战略基准、再平衡机制以及 NBIM 的 ORP,实际上框定了 GPFG 的绝对风险。一是明确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在适度风险下获得尽可能高的回报。二是明确市场风险敞口,主要由基准指数的构成决定。大部分风险是由基金投资于股票的比例以及股票价格波动的大小驱动的。三是通过对“预期相对波动性”或跟踪误差的计算,根据各证券历史价格变动来估计未来市场波动性。四是压力测试,旨在量化极端情况下的潜在损失,计算对整个投资组合的影响,进行各种类型的压力测试,涵盖历史和假设事件。五是因子暴露分析,对系统性风险因素的暴露通常会带来更高的回报,但也伴随着更高的风险。所以,GPFG持续跟踪这些因子的暴露。此外,定期进行投资组合的集中度和流动性风险分析。
对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借鉴与思考
挪威主权基金是全球主权基金的标杆企业,也是世界一流的投资机构,多年保持着稳定的投资收益,并实现了自身的功能定位。虽然其运作模式和市场环境与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有一定的差异,但其多年来的成功经验及在历次危机时的应对方法仍具有很多共性价值,值得运营公司参考。
坚持长期主义视角:挪威主权基金是一个长期投资工具,其目标是为挪威的公共养老储蓄提供资金。它可以承受短期市场的波动,专注于长期的投资回报。挪威主权基金正是因为坚持长期主义,才避免陷入“羊群效应”,可在历次金融危机中逆势操作:当市场下跌时,该基金通过逆势加仓操作来提高投资收益,利用情绪因子获得超额收益。如,2023年挪威主权基金获得的巨额投资回报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其2022年对英伟达、台积电等科技公司的逆势加仓。
从因子角度配置资产:挪威主权基金、贝莱德、AQR等全球一流投资机构的经验均表明,因子投资为投资者科学投资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建议国新参考“挪威模式”,通过金融科技手段,以自上而下的方式获得动态因子敞口,审慎选择获取哪些因子溢价、因子敞口大小的最优配置流程。
建立严格的风控机制:2008年金融危机的教训表明,资产配置按照股票和债券等类别标签分类,不能有效分散风险。实际上,资产的风险是由一系列因子风险构成,分析资产因子敞口可以更好地分析资产组合的风险和收益情况。此外,建议相关部门关注压力测试、集中度分析等技术方法。
重新审视流动性资产与非流动性资产的配置比例:二级市场权益、债券等资产因流动性强、数据丰富,更容易通过模型和数据定价,也更容易进行风险管理。相比而言,PE/VC等另类资产投资标的在数据可得性、流动性等方面存在更大的问题,并非大型机构的主要投资标的。尤其,随着运营公司的资产规模不断扩大,适当提升二级市场流动性资产的配置比例将是一个更加合理的战略配置方式。
(国新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