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樱如何成为跨越千年的春日胜事
赏樱如何成为跨越千年的春日胜事
在日本,每年春天樱花季前,“等花开”,是一件牵动所有人心情的大事。从奈良时代到现代,赏樱文化经历了千年演变,不仅成为了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更深深融入了日本人的生活和文化观念中。
在日本,每年春天樱花季前,“等花开”,是一件牵动所有人心情的大事。
作为一个狭长的岛国,日本南北气候差异较大,因此樱花的开放也是随着春天的脚步,一路从南端的九州逐渐转移到北端的北海道。
从三月中旬到五月上旬,日本各地品种不同、或粉或红的樱花相继盛放,成就了春日里风貌各异的风物诗。
正因为日本民众对樱花的满满期待,日本气象厅一直保持着传统,每年都会对各地樱花开放时间做正式的宣布。这也让“等花开”这件事显得充满了“仪式感”。预测日本从南到北各地樱花开花日期的地图线还有一个专门词汇叫做“樱前线”。
今年3月29日下午,日本气象厅正式宣布“东京樱花开放”。受低温天气影响,开花时间比往年晚5天,也是自 2013 年以来开花时间最晚的一年。这之后一周左右,东京的樱花会迎来满开,东京民众也会倾城出动完成每年春日最重要的活动“花见”——也就是赏樱。
在现代日语中,“花见”这一词虽然并没有写明花的品种,却是专指樱花的。日本“花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400多年前的奈良时代,不过当时人们赏花一般指的还是梅花。到了平安时代,赏花的对象从梅花逐渐转变为樱花,贵族们开始将樱花视为春天的象征,赏花宴会也等成了春日里的风雅活动。据《日本后纪》记载,赏樱的起源可追溯到嵯峨天皇举行的“花宴节”。在描写平安时代贵族生活的日本文学巨作《源氏物语》里,也有大量赏樱的情节。
进入鎌倉和室町时代,日本贵族的赏花传统渐渐传播至武士阶层。被誉为日本三大随笔之一的《徒然草》中就曾提到上层阶级与下层阶级赏花方式的不同,从鎌倉末期到室町初期,日本地方上也开始有了赏樱活动的记载。
歌川广重《名所江户百景》之“隅田川水神の森真崎”
赏樱正式成为平民休闲活动是在江户时代。随着园艺技术的发展,樱花品种得以改良,不同品种的樱花由此遍植日本各地。
随着江户时代平民赏樱的兴起,樱花便当也开始流行。当时的樱花便当一般使用春季时令食材,多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色彩丰富,还附甜点。当时流行的菜品包括玉子烧和鱼糕等,与现代的日式便当非常接近,可说是一脉相承。
除了便当,樱花茶也是在人们在樱花季的一大享受。时至今天在一些庆典,比如订婚宴上,日本民众还是会选择由盐渍樱花花瓣制成的樱花茶,因为它淡雅香甜、与喜庆的气氛更相宜。
此外,“樱饼”也是从江户时代起延续至今的春季限定高人气和果子。“樱饼”的模样根据地区不同略有差异,但基本都是以糯米等为原料还原出了樱花粉色,包裹红豆馅,最外面再用盐渍樱叶包起来增添香味。
江户幕府的第三代将军徳川家光将上野和隅田川沿岸等地方打造成樱花名所。歌川广重的浮世绘名作《名所江户百景》里就当时人们在这些地方赏樱的场景。直至今日,上野公园和隅田川沿岸仍然是日本著名的樱花观赏地。
歌川广重《名所江户百景》之“上野清水堂不忍池”
除这两处之外,新宿御苑、井之头公园、千鸟渊等也都是东京都内难得可以在自然中感受樱花美景的好去处。如果想在东京热闹的街道上一边city walk一边赏花,目黑川、六本木也是不错的选择。
东京之外,奈良的吉野山、京都的岚山等也是颇负盛名的赏樱名所。尤其是吉野山,从山脚到山顶栽满3万多棵樱树,被誉为“一目千本”,也就是“一眼望去就能看到数千棵樱花树”,2004年还被选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奈良吉野山的樱花
樱花花期虽短,但每年都能吸引到6000多万游客进行赏樱之旅,其中超过500万海外游客专程为了赏樱来到日本旅行。每年樱花季带来直接消费至少3000亿日元,加上间接消费总经济效益超过6500亿日元。
“樱花季”除樱花美景外,必不可少的还有众多商家每年都会推出的各种限定商品。许多日本的知名美妆品牌都会在三月限时发售樱花包装、融合樱花色彩气味的美妆产品。各类零食和饮料的品牌也都会推出像是樱花色的巧克力、可乐等限定产品,例如日本的星巴克咖啡就每年都会推出樱花季饮品,年年不同的樱花杯更是常常引发抢购。如果你在樱花季来到日本,不妨去商店里寻找发现一下这些可遇不可求的限定商品。
如今樱花已经是日本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美学记号之一。日本社会文化也与樱花有着奇妙的联动,日本的樱花季是所有学校的入学毕业季、应届生入职也是在这一时期,因此樱花盛开往往被认为是开启新生活的象征。花期极短、稍纵即逝的樱花契合了日本文化中的物哀心态与独特的生死观,日本文化中的美意识也与樱花紧密相关,小小的樱花跨越千年为整个日本文化都染上了淡淡的樱花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