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医三院刘忠军教授:我国腰椎管狭窄症的创新治疗
北医三院刘忠军教授:我国腰椎管狭窄症的创新治疗
腰椎管狭窄症(LSS)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主要表现为腰痛、下肢放射痛等症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LSS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近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刘忠军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详细介绍了LSS的发病特点、诊疗现状及最新治疗进展。
LSS的发病特点和危害
LSS是骨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源于脊椎的退行性变化或老化过程。刘忠军教授指出,LSS的发病具有两大特点:一是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呈逐渐上升态势;二是年轻群体中LSS患者的数量也有所增长,这与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有关。此外,LSS的发病由轻到重、进展缓慢,早期症状轻微,可能仅对患者的日常活动造成细微的影响,且一般不会对生命构成威胁。但若忽视其持续发展的势头,当脊椎结构发生改变时,治疗难度将显著增加,为整体治疗过程带来极大挑战。在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患者伤残或失能。
LSS诊疗与挑战
目前,LSS的诊疗主要采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考虑到该疾病的高发病率,而大多数患者表现出较轻的症状,所以,在治疗上广泛使用保守治疗。但是,保守治疗通常仅对症状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以非甾体抗炎药为例,这类药物仅仅能够减轻神经周围炎症反应,从而使病情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此外,患者经常出现椎间盘周围的肌肉痉挛,这会导致局部感觉僵硬和紧张。为减轻这些症状,通常使用理疗或按摩推拿等治疗方法。然而,在症状加剧的情况下,例如神经受压严重影响行走能力时,患者则需要考虑是否采取手术治疗。
利马前列素的获批是LSS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
近年来,利马前列素作为一种PGE1衍生物,在LSS治疗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研究表明,该药物可通过口服途径发挥作用,扩张末梢血管,进而增加血流量并抑制血小板凝集,从而提升其临床适应性。利马前列素的临床疗效已获得国内外权威指南共识的一致认可和推荐,如北美脊柱外科协会(NASS)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诊疗指南》、日本骨科协会的《腰椎管狭窄症诊疗指南》、日本疼痛学会的《疼痛治疗指南》,以及我国《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诊疗专家共识》。
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作为牵头单位,全国15家医疗机构共同参与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利马前列素片治疗8周以上,患者在生活质量、疼痛程度以及行走距离上都有明显的改善。此项研究成果标志着LSS药物治疗的重要进展,鉴于LSS患者因行走距离受限而遭受严重影响,不仅影响日常生活,还可能对心理造成压力,该药物的针对性改善作用,结合理疗和功能锻炼,有望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并减缓疾病进展。
专家简介
刘忠军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教授,博士生导师,脊柱外科研究所所长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预防医学会骨与关节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AO Spine中国理事会第四任主席及亚太理事会理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副主编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副主编
中华外科杂志及中华骨科杂志编委
2009-2010年度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参考文献
[1] 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规范中国专家共识组. 等.中华医学杂志,2014,94(35):2724-2725.
[2]中国康复医学会骨质疏松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等.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23,16(2):97-103.
[3] Otani K, et al. ScientificWorldJournal. 2013 Dec 23;2013:590652.
[4] Schneider MJ, et al. JAMA Netw Open. 2019 Jan 4;2(1):e186828.
[5] NASS.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
[6] 郭义明,等.利马前列素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36(3)16-18,22.
[7] 赵太茂, 等.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6,16(11):812-815.
[8] Özdemir E, et al. J Back Musculoskelet Rehabil. 2015;28(4):749-53.
本文原文来自360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