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思维是什么?怎么练?
语文思维是什么?怎么练?
语文思维是语文学习的核心,它涵盖了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直觉思维等多个方面。本文将详细探讨语文思维的内涵,并提供具体的训练方法,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语文能力。
语文的重要性,就在于它的基础性、综合性、延展性,数学中的逻辑分析、论证推理,语文中也有,而且语文还有:从感受体验到联想想象,从记忆理解到迁移运用,从分析比较到综合提炼,从审美鉴赏到逻辑推理……这些都是语文思维的体现。只不过,语文思维所借助的媒介是语言文字,不是数学的公式定理符号。
思维习惯的养成非一朝一夕,像从线性思维转变到具备多元、发散思维,得不断刻意练习、持续纠正才能实现。
全文5100字,共分2部分:
01语文思维是什么
02语文思维怎么练
基础知识
阅读理解(现代文+文言文)
写作
朗读
语文思维是什么
形象思维
语文中的形象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它基于对文本材料的感知,通过联想、想象等心理活动,创造出富有感染力的形象,并融入情感体验,助力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表达。
意象感知
在文学作品里,作者常运用意象来传递情感与思想,读者借助形象思维感知这些意象。例如在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在读这些词句时,我们的脑海中会浮现出枯萎的藤曼、苍老的树木、黄昏归巢的乌鸦等一系列具体形象,这些形象共同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让我们更加深切体会到作者漂泊天涯的愁苦。
画面想象
优秀文学作品的文字描述往往能激发读者的画面想象。例如,读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能在脑海中浮现出晚霞绚烂、孤鹜翱翔、秋水浩渺与天空相接的壮阔景象。
形象塑造
读者通过对作品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等描写,运用形象思维在心中勾勒出人物形象。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从“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这段外貌描写,能想象出林黛玉娇弱、柔美且略带忧郁的形象;再结合她在文中的言行,能进一步丰富形象,加深认知。
逻辑思维
语文中的逻辑思维是指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语言文字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从而准确理解和表达思想的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中思维发展与提升的重要维度。
归纳概括
内容概括:
概括文章段落大意、文章主要内容或故事情节。例如“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需梳理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提炼关键信息,考查其归纳能力,这是逻辑思维在阅读理解中的基础体现。
主旨提炼:
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例如“本文的主旨是什么”,要从文章内容、事例等方面,总结出作者的核心观点,考查从具体内容到抽象主题的概括能力,这需要更强的逻辑思维整合能力。
分析推理
语句关系分析:
理解文中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因果、转折、并列等。考查对逻辑关联词所表达关系的理解,以及对句子间内在逻辑的把握。
情节推理:
在小说阅读中,根据已有的情节,推测后续情节发展或人物的行为、心理。例如《福尔摩斯探案集》,题目问“接下来福尔摩斯可能会有怎样的行动”,此时就要依据前文对事件的描写以及当前所处环境等因素,进行合理推理,考查逻辑思维中的推理能力。
批判性思维
质疑与评估:
对文本内容、观点、论证等进行质疑与审视。例如读有关历史人物评价的文章,思考评价是否全面,有无受主观因素影响。
独立思考与创新:
不盲目跟从文本观点,提出独特见解。在探讨文学作品主题时,除常见解读,可从新角度思考。如对《项链》主题,除认为批判爱慕虚荣,还可探讨命运无常或女性在社会压力下的无奈等。
直觉思维(语感)
语感与体悟:
凭借语感感知语言的美、节奏及表达效果。读诗词,能直觉感受韵律之美与情感基调。如读李白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直觉体会到诗句的磅礴气势与夸张手法。在写作时,凭语感调整语句通顺度与节奏感。
整体感知与把握:
快速对文本整体风格、主旨有初步感知。拿到一篇文章,快速浏览后凭直觉判断是欢快还是忧伤基调,是论述哲理还是讲述故事,为深入理解做铺垫。
语文思维怎么练
基础知识
字词理解是思维的起点。
字词是语文最基本的元素,对字词含义、用法的准确理解是进行语文思维的基础。
语法规则规范思维逻辑。
语法规定了句子的结构和词语的组合方式,遵循语法规则能使语言表达符合逻辑。掌握语法规则,有助于在阅读中准确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在写作时避免出现逻辑混乱的表述,从而规范语文思维。
【字音与字形】
对汉字读音和字形的准确掌握,如拼音、声调、错别字等。
【词语理解与运用】
对词语意义的理解以及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能力。
【经典诗文默写】
准确背诵并默写(高年级为理解性默写)指定的经典诗文段落。
【语段综合】
涉及句子结构、病句辨析、关联词使用、标点符号等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
这部分内容涉及不到智商,也涉及不到人文素养、文学功底,就是背、练。无他,唯手熟尔。
怎么抓?
碎片时间+长期积累。
要准备4个积累本(也可用活页本,分为4部分)。
第一个积累本:字词句
错过的生字词、近义词辨析、成语运用、病句修改及类型
第二个积累本:文言文
重点实词、语法
古代文化知识:包括古代称谓习惯、历法、节气、职官定位、地理、礼仪、古代音律、科举制度、宗法等文化内容。
第三个积累本:作文素材
作文素材,建议3年级以上再开始做,小低阶段没必要。
第四个积累本:文学常识
课本中的必须要积累。还可将做过的练习、作业、考试卷子发挥到极致,里面涉及到的知识拓展、阅读理解里喜欢的句子,把它们摘记到本子上,省下许多找素材时间。
阅读理解
现代文阅读理解
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够有的放矢的训练语文思维。
【记叙文阅读】
分析人物形象、情节结构、故事线索、主题思想等。
【说明文阅读】
对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等说明文要素的理解和掌握。
【散文阅读】
对散文思想内容、艺术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议论文阅读】
对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其逻辑性和说服力的梳理和评价。
平时要做到:
保持高质量文字的阅读习惯。精读泛读二八开。大量泛读是开拓视野、扩展知识面、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每年1-2本整本书精读+阅读理解训练(短篇精读),锻炼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阅读理解就是短篇精读。学期中保持每周2篇的练习量,寒暑假集中训练。我们说刷题,到底刷的是什么?刷的是思想和思维、是思考问题的方式、是分析问题的意识,是解决问题的模式,刷的还是熟练度,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又好又快解读文本。
当孩子掌握了这样一种方法或者说是思维模式的时候,他拿到一篇阅读理解文章,能迅速捕捉到有效信息、充分理解文本含义、判断出题人思维,进而去进行逻辑推理、分析判断、总结概括、审美鉴赏、情感共鸣等等。思维方式改变了,意味着底层操作系统发生了改变——原本“没有语文思维”的脑袋,已经适合学语文了。
在正确的道路上,量变最终会引起质变。
古诗文阅读理解
语文课本中的所有古诗文(包括日积月累里的拓展)都要背熟并准确默写。文章中涉及到的重点字词要全部会写会解释,重点篇目或段落能够逐字逐句翻译,涉及到的文学常识及典故要做积累、掌握。
了解一些基本的语法: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特殊句式等。
阅读时,逐句在脑海中构建画面。读《沁园春・雪》“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想象群山、高原在大雪覆盖下宛如银蛇舞动、白象奔驰,与天争高的壮观场景。长期坚持,提升将文字转化为生动形象的能力。
平时要做到:
一是朗读(泛读)。
小学整个6年,尽可能多的培养文言文语感、尽可能多的接触各种文体。例如《中华经典素读》或海淀小红书这种“选集”,读上1-2轮。
二是精读。
每周1篇文言文阅读理解精读。分析文章结构、人物形象、实词句式用法等。
写作
进行提纲写作:
在写作前,养成列提纲的习惯。无论是记叙文、议论文还是说明文,都需明确文章的结构框架和逻辑顺序。
语言表达的逻辑性:
确保语句通顺、表意准确,避免出现逻辑错误。注意词语的搭配和使用,合理运用关联词增强逻辑关系。
平时大量的阅读、大量的记忆非常重要,许多经典内容,在反复读反复看反复体会的过程中就活了,东西越多越活。记忆力和创造性没有矛盾,创造性是怎么来的?因为看得多了、做得多了,就会有自己的东西形成。所以,随时收集、整理遇到的好文章,注重平时的积累,在一点一滴中渗透。如何做积累呢?
一是语文课本。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篇目,一定要物尽其用,把好词好句好短整理出来,而且有些篇目或者段落是要求背过、默写的,在这个过程中,做好素材积累。
二是阅读理解。
语文试卷、教辅中的阅读理解文章(英语同样如此),也可以用来做素材积累。在做题的同时,就把好词好句好段勾画出来,摘记到本子上,省下许多找素材时间。
我们成长营和寒假打卡营中有几位老学员,特别有心,把我们选取的阅读理解文章都进行了积累,好词好句好段,积累到一个本子上,孩子除了朗读我们规定的内容,还朗读自己积累的内容,特别好。
三是专门素材。
1.初级层次
青年文摘、作文与考试、意林、中考满分作文等等。
【学习方法】
这部分内容,老师会指定或者安排任务,一般是重点段落背诵、摘抄等等。此处不再赘述,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
2.中级层次
央媒的经典解说词、主持词等等。
【学习方法】
解说词、主持词的作用和意义,享学乐的《朗读手册》里都有解释,大家再看一看,并且按照这个思路,自己去整理去实践,娃去朗读去体会。
3.高级层次
经典时评、新年献词、重要讲话
这类文章,是经典中的经典,是用来开拓视野、深化思维、提升层次、熏陶格局的,一定要高度重视、反复练习、长期坚持。
每日朗读
反复朗读经典诗词、美文,体会语言节奏、韵律与情感,培养语感。
【朗读时间】
小学阶段约15分钟,初中约20分钟,高中约25分钟。
早晨、中午、晚上都可以朗读,但还是觉得早晨起床后、午休起床后朗读效果好(晨读效果又大于午读),因为从睡眠状态中出来,大声、放声读一读,真的是神清气爽、能快速进入清醒的状态。
古诗、文言文具有天然的诵读效果,尤其是排比句和押韵部分,让孩子体会汉语的节奏感、韵律感,越读越有气势。
【朗读内容】
小学6年:文言文第一,现代文第二
初高中:现代文(作文)第一,文言文第二
语文学习其实是没有严格的分级标准的,朗读材料也一样。只要孩子能接受,无论年级什么都可以读。选择朗读材料时,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韵律感、节奏感特别强的。
比如,《笠翁对韵》《声律启蒙》、儿歌、唐诗等等,适合学龄前和小低年级。
二是文章结构工整、逻辑推理清晰的。
比如,我们的《朗读手册》里选的文章(可以参考我们的思路),主持词、演讲稿、解说词都可以,我们群里现在发的纪录片解说词、央视公益广告解说词,都特别好,都可以让娃读。
三是情感表达色彩浓烈的。
比如,朱自清的《春》《背影》等名家名篇。再比如群里发的纪录片《中国》的解说词,看似娓娓道来却又感情充沛,而且把重大历史事件用人文化的风格表达总结出来,很多群友私信我说娃爱看、爱读。这就是一个好的朗读材料。
小低年级的朗读材料,可以从冰心、金波等等作家作品或者简短的童话/散文、简单的诗歌中选择,还可以从阅读理解文章中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