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万洪:红果参种植引领致富路
张万洪:红果参种植引领致富路
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红果参种植大户张万洪不仅通过种植红果参实现了个人致富,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增收。在他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红果参种植行列,红果参产业正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2023年,张万洪与妻子王云梅一起投入到了红果参的种植中,他们通过改良土壤、精心栽种、科学施肥,为红果参田注入了“新的活力”。
当年,他们种植的红果参产值达到了300多万元。2024年,尝到了甜头的张万洪夫妇又把红果参种植面积扩大到了800多亩。
随着红果参种植面积的扩大,吸纳了更多的村民参与到红果参采摘、分拣、包装等工作中来。解决了当地村民们的就业问题,也为他们带来了收入。
夹寒箐镇水堆房上寨村村民李德凤说:“我们不需要到外省出远门,就在家门口做工就可以挣钱。”像李德凤这样的村民还有很多,他们都对这份工作感到非常满意。不仅工作轻松,而且离家近,可以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
“在政府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让很多人知道了红果参,种植红果参的人越来越多,市场越来越广,越来越多的村民和村干部也加入到种植红果参的队伍中来。”张万洪说。
近年来,马关县把红果参产业作为特色农业品牌来抓,加大对红果参种植的技术培训和宣传推广,通过开展马关红果参文化节、创建红果参品牌(乐西奇),引导种植户在种苗选择、质量标准、包装分拣、等级分准等做足功夫,推动品质和质量不断提升,让市场更规范。通过抱团发展,产品价格、销售渠道、农民利益得到保障,群力群策打造马关红果参品牌,促进红果参产业有序持久发展,有效促进了群众增收。
看到红果参种植的商机,夹寒箐镇水堆房上寨村村长汪自文也加入红果参种植行列。“2023年我开始种红果参,种了5亩。2024年种了8亩左右,预计2025年还是种10亩左右。因为2024年的收成还是可以的,还是可观的。”汪自文说。
如今,在张万洪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群众加入到了红果参种植中。在马关县,红果参正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新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