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这句诗出自元代诗人唐珙的《题龙阳县青草湖》,以其清新奇丽而又含蓄丰富的意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想象力。
原文
唐珙《题龙阳县青草湖》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风飒飒而起,广袤无垠的洞庭湖水,泛起层层白波,一夜愁思,湘君也多了白发。
醉卧扁舟,只见一片星光璀璨的世界,似幻似真、缥缈迷离。不知道是天上的星辰倒映在水中,还是我身处梦境呢?
注释
龙阳县:即今湖南汉寿。
青草湖:湖名。古五湖之一,与洞庭湖相连,在今湖南岳阳西南,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青草湖”与“洞庭湖”一脉相连,所以,诗中又写成了“洞庭波”。
赏析
此篇是元末明初诗人唐温如的传世之作。关于这位作者,历史上没有只言片语的记载。然而,就是这一首诗让人们深深地记住了他。借助于这样的一首短短的七言绝句,读者所能体悟到的,则是诗人特有的精神风貌。这首诗就像是他的一幅自画象,读过之后,诗人的精神风貌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诗题
青草湖,位于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青草湖”与“洞庭湖”一脉相连,所以,诗中又写成了“洞庭波”。这首诗 essentially 是一首即景抒怀之作,写秋夜泛舟的情景。虽然题为“题龙阳县青草湖”,但诗中并没出现关于“青草湖”的景物描写。
一、二两句,诗人由对眼前自然景色的深广感受而引起对神话中人的向往,借以对神话的幻想,反映出是时境界的逐渐深入。“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诗中境界由一“老”字带起。秋风飒飒,洞庭湖水渺渺茫茫。那景象,与春日轻漾宁静的碧水相较,是和乐世间另一面的深邃的人生。诗人所思所忆渐渐入深。所思所忆为何,诗人没有明说,只是用“湘君”一词暗点出。湘君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湘水之神,男性。他另有一番故事,且与爱情相联。诗人以虚化实,把偶像一样的湘君,虚化为心旅的伴侣,不知他的船或是他的心绪已有多久未到此一游,似乎是很长时间了。时间把青春变为了白发,似乎也稍稍加重了诗人的乡愁和诗情。
三、四两句,诗人笔锋一转,从写景转入抒情,从抒情中写景,虚实结合,情景交融,把梦境写得如此美好,如童话般地诱人。"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诗人既写酒后醉卧之所见,也抒发了自己对梦境的留恋,反衬出他在现实中的失意与失望。这种手法的运用,使得诗歌意境更加深远,情感更加丰富。
创作背景
该诗是唐珙辗转漂泊到湘北青草湖时,于某个秋夜所做的纪游诗,创作时间不详。
简析
《题龙阳县青草湖》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写景,形容秋风之衰飒肃杀; 后两句写人,描绘诗人的潇洒豪放之态。其衰飒之景与豪迈之情,不仅对照强烈,而且转接无痕。诗人追求情感的如实表达,不拘泥于表面的相似,因而写来不拘一格,构思非凡,超然脱俗。无论写景叙梦,都有虚有实,惝恍迷离,营造了缥缈奇幻的诗境。
本文原文来自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