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在古代怎么断句?别被电视剧骗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在古代怎么断句?别被电视剧骗了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816A0A05Q00

很多人都很喜欢看古装剧,而在古装剧中,太监或钦差大臣在宣读圣旨时,都会以这样一句话作为开场白:“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其实,这句话的断句不是这样的,很多人都被电视剧给骗了。

《唐会要》中的卷十九,“让皇帝庙”记载:

今睿宗、元宗既已祧去,又文敬等七太子,其中亦有追赠奉天承运皇帝之号,皆已停废。则让皇帝之庙,不宜独存。臣等参详,伏请准中书门下状,便从废毁,沿情定礼,实为协宜,制从之。

这是有关于“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最早来源的官方史书资料。

当然,关于这句话最早来源的问题还有待考证,但不管是什么时候,都不妨碍我们理解这句话。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奉天承运”这四个字其实是唐朝太子去世之后,别人给他追封的尊号,也就是说,他是被尊为“奉天承运皇帝”,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

遵照上天的旨意而且承载运世之道的皇帝,是对其政绩和责任的一种赞赏。

“奉天承运”一词用在诏书上,则是从明朝开始的。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造了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其中一座规模最大的朝会大殿,取名为“奉天殿”。这是朱元璋和大臣们议事的地方。

为了向人们昭示他登上皇位是奉天的旨意,进一步阐明自己做皇帝的“合法性”,他把手拿的玉圭也刻上“奉天法祖”字样,而且还写了《御制纪梦》一文,他说自己梦游天宫,见到了“道法三清”,紫衣道人授以真人服饰和宝剑。

这为“奉天承运”找到了事实依据和理论基础,所以他颁发的诏书前面都要加上“奉天承运皇帝”六个大字,至于他后面加上的“诏曰”二字,是不能和皇帝在一起断句的,即正确的读法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也许是后人为了念得方便,便把“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八个字从中间断开,这就是电视剧中常说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了。

清朝沿用明代的称呼,因为它也想表明满清发祥地盛京也有“奉天府”,它的皇帝也是天命所系。

所以,清朝皇帝发诏书也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八个大字,一直用到辛亥革命宣统皇帝退位才结束。

也就是说,这八个字是在明清时期颁布圣旨的时候才有可能听到的,其他的朝代极少会用到。

所以,如果唐朝、宋朝的古装剧中出现了这样的话,很明显是不正确的。

其实,关于圣旨的前缀,每个朝代都不一样。

比如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度,三省中的“门下省”是为皇帝审核政令、复阅公文的机构,皇帝的圣旨必须经过门下省的批阅才能够颁布,那么在唐朝的时候颁布圣旨,一般都是用“门下”两个字开头,如《肃宗命皇太子监国制》的圣旨,开口就是“门下,天下之本……”

再比如魏晋南北朝时期,《晋书·元帝纪》中有“爰暨世祖,应天顺时,受兹明命”的记载,那时候的圣旨也是大多数以“应天顺时,受兹明命”开头,意思是“顺应天道时局,给你下达这样的命令”。

汉朝时期,还没有“圣旨”的叫法,所以皇帝颁布政令的时候,一般以“某年某月某日”开头,比如刘备在颁布政令的时候就是:

“建安二十六年夏四月丙午,皇帝臣备,敢用玄牡,昭告皇天上帝、后土神祗……”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