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纺织订单大量回流 服装产业链全线回暖
国外纺织订单大量回流 服装产业链全线回暖
近期,关于国外纺织订单大量回流中国的消息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中国纺织行业的快速复苏,也折射出全球供应链格局的变化。
江苏盛泽的一家服装企业负责人表示,由于目前国外疫情依然比较严峻,很多生产厂家都处于停工状态,导致交不出货,而中国的纺织行业,开机率基本已经恢复到了九成以上,所以很多订单开始回流。数据显示,1-8月,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1874.1亿美元,同比增长5.6%。8月份,全国纺织品出口额147.2亿美元,同比增长47%;服装出口额162.1亿美元,同比增长3.2%,实现年内首次月度正增长。
除了订单量增长,原料的价格也在涨。数据显示,国庆节后涤纶长丝市场表现火爆。截至到10月16日,POY、DTY、FDY价格相比9月价格底部,分别上涨了500、350、550元/吨。国内棉花现货的平均价为14795元/吨,9月至今已累计上涨了16%,上周一度上涨到14895元/吨,创下了去年5月下旬以来的新高。而作为棉纱原料的粘胶短纤、涤纶短纤分别较9月初涨超19%与6%。
2020年降温早,过年晚,公共卫生事件中压抑的消费力蓄势待发,迎“报复消费”。通常冬装的主要消费周期从第一波降温开始,一直持续到春节假期结束。今年(2020)国庆期间全国部分地区已出现明显降温,明年(2021)春节时间较晚,冬装消费有望加长,一直延续到2月底。去年冬季服装零售被卫生事件压制,看好2020-21冬季服装需求反弹式增长。2020年8月/9月服装类零售额当月增速分别为4.2%/8.3%,分别为2019年9月以来的第二高/最高值,这是需求开始复苏的一个体现。
订单回流,卫生事件后我国产业链恢复良好,海外服装订单回流。我国卫生事件于今年三月得到较好控制,制造业恢复得更快更稳定;但海外部分国家卫生事件9月迎来第二波爆发,制造业恢复慢,随着卫生事件反弹多次受到冲击。以印度为例,据印度时报援引印度纺织工业联合会(CITI)的数据,在卫生事件冲击下,有25%的纺织厂和制衣厂可能将永久性关闭。而近期欧美年底黑五、圣诞主要消费季将至,大量订单有望回流国内。
受益于订单回流、冷冬、春节较晚和大促等多重利好因素,纺服各板块需求均有所提升:(1)纺织品:国内需求回暖及部分海外订单回流催化Q4业绩表现;(2)服装家纺:卫生事件以来终端库存加速去化和新零售转型,冷冬、春节较晚及大促有望共同带动需求提升。从估值角度看,纺织各子版块主要公司估值处于近五年较低水平。我们认为,低估值+低存货风险+较高业绩表现,将带动板块估值得到一定修复。
纺服需求复苏向上传导,上游粘胶短纤和氨纶存在结构性机会:化纤行业2017年进入下行通道,2020年8月以来,由于印度订单转移叠加冷冬的预期,纺服需求显著增加,部分化纤品种价格回暖。其中,粘胶短纤是棉花的直接替代品,8月份以来粘胶短纤累计上涨23%;此外,叠加原料纯MDI价格上涨的支撑,氨纶结束三年下跌的趋势并开始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