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加大癌症筛查项目投入 常见恶性肿瘤早诊率提升至40%
上海加大癌症筛查项目投入 常见恶性肿瘤早诊率提升至40%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上海常见恶性肿瘤诊断时早期比例提升至40%,比十年前提高了14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5个百分点;癌症五年生存率达到59%,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呈稳步上升趋势。
通过近年来不懈努力,上海在肿瘤防治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对抗肿瘤的有效武器。上海市卫健委方面表示,上海加大癌症筛查项目投入,扩大筛查覆盖范围,使更多民众能在肿瘤早期被及时发现。同时,上海通过提升医疗机构诊断能力和治疗水平,确保早期诊断准确性,并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的治疗方案。这些举措不仅延长患者的生命,还极大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1/3癌症完全可预防,1/3癌症可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治愈,1/3癌症运用现有医疗措施可延长生存期、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为进一步增强癌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健康意识,上海市卫健委、市爱卫办特邀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教授领衔,组织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等权威专家,共同编写上海市民健康知识读本——《上海市民肿瘤防治知识手册:“看透”癌症》(简称:《手册》)。18日,上海市民健康知识读本发放活动在上海人民城市实践展示馆举行。
手册总结经验、梳理脉络、汇聚结晶,堪称“肿瘤防治”科普小百科全书,共分十一章,从如何早发现“领头羊”肺癌到怎样消灭“最笨”的大肠癌,从青年女性高发的甲状腺癌到已非“红颜杀手”的乳腺癌,从健康饮食预防胃癌到中老年男性警惕前列腺癌,从早发现“任重道远”的胰腺癌到筛查已有“黄金组合”的肝癌,从防止“病从口入”的食管癌到“易防可控”的宫颈癌……全面介绍10种高发肿瘤的特点、高危因素、预防措施、早筛早诊、治疗方法和疗效等内容。
《上海市民肿瘤防治知识手册:“看透”癌症》首篇开宗明义:把肿瘤提前“关在笼子里”;最后附以延伸阅读介绍基因与肿瘤的密切关系,形成全链条肿瘤防治知识科普宣传,引导民众以科学态度看待癌症、重视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规范治疗,不断提高生活质量。
据悉,上海将印制40万本纸质《手册》在上海16个区发放,《手册》电子书、有声书亦将同步上线。发放活动后,主办方举行面向市民的癌症防治“三早”科普讲座,由人民城市健康科普讲师团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兆申和《手册》编写专家委员会成员、上海市疾控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伤害防治所所长施燕主讲。
2008年以来,上海市政府已连续17年向申城常住居民家庭免费发放健康知识读本、实用健康工具,同时利用多种形式和渠道持续开展各类健康科普,引导市民践行健康生活方式。上海市卫健委方面希望今年这本肿瘤防治知识手册继续提供专业与实用指导,帮助民众真正“看透”癌症——了解更多肿瘤防治科普知识,避免“谈癌色变”,走出癌症防治误区,科学认知、理性看待、知行合一。
本文原文来自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