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叶海蛞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神奇动物
绿叶海蛞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神奇动物
在生物界中,光合作用通常被认为是植物的专属能力。然而,有一种神奇的动物——绿叶海蛞蝓,却能够通过"盗食质体"的方式获取叶绿体,从而进行光合作用。本文将为您介绍这种独特的生物及其相关物种。
"动物能不能光合作用?"
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虽然在人们的传统认知中,光合作用是植物的专属能力,但事实上,有一些动物也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这些动物通过获取植物的叶绿体,从而获得光合作用的能力。
绿叶海蛞蝓(Elysia chlorotica)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这种生物的外观就像一片翠绿色的叶子,成年个体的体长可达60毫米,通常带有白色或红色的斑点。它们能够通过体内的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从而长时间不进食也能生存。幼体绿叶海蛞蝓由于尚未开始吞噬藻类,身体呈现灰色或棕色。
绿叶海蛞蝓通过摄食一种名为滨海无隔藻(Vaucheria litorea)的藻类来获取叶绿体。这种从藻类食物中获得叶绿体的神奇操作被称为"盗食质体"(kleptoplasty)。与人类通过消化系统将食物分解不同,绿叶海蛞蝓采用了一种特殊的方法:它们用齿舌破坏藻类的细胞壁,将海藻丝固定在口中,然后吸出藻类的内容物,并从中筛选出叶绿体储存起来。
绿叶海蛞蝓的亲戚Elysia clarki,消化小管细胞中密集地包藏着固着的叶绿体
绿叶海蛞蝓在首次进食藻类后,藻类中的叶绿体就会广泛分布在蛞蝓消化道的细胞中,使其呈现绿色。然而,第一次获取的叶绿体并不能稳定存在于其体内,因此蛞蝓需要多次进食以保留叶绿体,之后便可以减少进食频率。
科学家最初认为绿叶海蛞蝓中存在藻类的基因,或者滨海无隔藻的叶绿体具有特殊的编码能力。但通过实验,这两个观点都被排除。不过,实验也发现了一些线索:滨海无隔藻的叶绿体具有较强的存活能力,即使分离出来培养两三天,其结构和功能仍保持正常。
滨海无隔藻的叶绿体
还有一种有趣的猜测是,藻类和蛞蝓之间发生了水平基因转移。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中并不罕见,指的是基因从一个物种直接转移到另一个物种,而不是通过传统的遗传途径。
绿叶海蛞蝓属于囊舌目(Sacoglossa),在这个目中,除了绿叶海蛞蝓外,还有其他5种生物也具有长期保留叶绿体的能力。这些物种包括:
- 游泳的手抓饼(Elysia timida)
- 绿色的火龙果(Costasiella ocellifera)
- 大菜叶(Elysia viridis)
- 莴苣海蛞蝓(Elysia crispata)
- 肥嘟嘟的(Plakobranchus ocellatus)
Elysia timida
Costasiella ocellifera
Elysia viridis
Elysia crispata
Plakobranchus ocellatus
囊舌目的族谱,深红色圆点表示能够长时间保留质体(LtR),浅红色圆点表示能够短时间保留质体(StR),藕荷色圆点表示无法保留质体(NR)
这些物种的存在展示了生物界中光合作用能力的多样性,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生物间基因转移和共生关系的重要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