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医疗体验:以患者中心的服务设计引领健康未来
重塑医疗体验:以患者中心的服务设计引领健康未来
在全球化的医疗服务领域中,传统的以医疗提供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已不再适应患者多样化的需求,而患者中心的服务模式因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方面的卓越表现,正逐步被更多的先进医疗机构所采用并实践。本文将探讨患者中心医疗服务模式的核心要素,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并结合国内外成功案例,展示如何通过服务设计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
患者中心医疗服务的内涵
患者中心医疗服务模式的核心在于尊重患者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服务、确保患者参与决策过程。这种服务模式不仅关注疾病的治疗,更关注患者的整体体验和满意度。
尽管患者在整个医疗过程中处于被动位置,但由于得到了良好的体验,患者在主观意识上获得认同。研究表明,患者中心的服务模式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减少医疗错误,从而提升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由此可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建立在更加完善的医疗体验的基础上。
服务设计与患者体验优化
服务设计在患者中心医疗服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首先,利用服务设计的主要工具患者旅程地图,医疗服务提供者可以识别和优化患者体验的关键接触点。例如,简化挂号和就诊流程、提供清晰的指引和信息、改善等候区域的舒适度等,都是提升患者体验的有效措施。然而,要描绘准确的患者旅程图也离不开严谨科学的定性和定量调研,对患者做好细分画像,从而针对不同类型的患者设计更合适的服务触点,以提供使其满意的服务体验。
其次,服务设计的整体性思维,让体验的设计不仅停留于前台的服务接触点,更对中后台的技术创新、信息化系统建设、管理体系改革与优化做了通盘的规划,进而形成一套竞争对手难以模仿,但在组织内部行之有效、能够满足利益相关者各方需求的全面结构。例如,对患者较为关心的病历的处理,不仅在前台做好纸质病历建档的基础服务工作,同时增加移动健康应用和电子健康记录系统,为患者提供更全方位的选择和更加便捷和个性化的服务,减轻了医院病案整理相关工作的负担,也为使得医更高效的生调取、学习使用病案。
再次,服务设计以蓝图创建为关键目标,进而实施、评估并不断的迭代创新。而服务蓝图的创建,一方面能够从患者视角对就诊全程的行为触点、时间节奏、情绪变化、内环部人员和环境等风险问题等做好统筹规划,另一方面通过共情不同类型患者的痛点问题,并通过共创的方式,提出解决方案。例如,描绘患者就诊的情绪曲线,依据峰终定律拔升患者就诊“爽点”的体验记忆;优化造成情绪波谷的“痛点”问题,从而改善就诊服务中患者的情绪,实现对患者体验和满意度的显著强化。
患者中心医疗服务模式的成功实践
梅奥医学中心(Mayo Clinic)
梅奥医学中心是美国著名的患者中心医疗服务提供者,是多年蝉联全美第一的医疗机构。该中心通过建立创新中心(Center for Innovation),组织计划以服务设计为中心的医疗服务创新活动,从而提升医院的定位和服务品质。梅奥形成了一系列在医疗服务中为患者带来良好体验的服务设计,譬如,超长的问诊接待时间、内外科联合查房、病人可以对接收的报告直接留言医生获取更详细的解读等。梅奥医学中心相信未来医疗水平高低的评价基准不是医学成果而是患者的满足程度。
北京协和医院:互联网线上诊疗
2020年,面对史无前例的新冠疫情的挑战,北京协和医院迅速响应,推出了线上咨询服务。截至2020年10月,已有超过130,000例线上咨询服务。此外,医院还开展了线上诊疗服务,将线下的慢病患者逐步转移到线上诊疗,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广东省人民医院:一站式结算
广东省人民医院实施了一站式结算服务,患者无需在不同窗口排队,大大减少了出院患者的等待时间。这种服务模式不仅提高了医院的效率,也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
患者中心的服务设计仍面临挑战
尽管患者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得到了政策的支持和学术界的认同,但在实施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资源分配不均、医疗人员培训不足、患者教育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都需要通过有效的策略来逐步解决。政策层面,可以通过加大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医疗人员的专业培训等措施来应对。医疗机构则可以通过建立跨学科团队、加强患者教育和沟通、利用数据分析优化服务流程等方法来提升服务质量。
结语
患者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是医疗服务发展的重要趋势。通过服务设计的理念和方法,医疗服务提供者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升患者的体验和满意度。面对实施过程中的挑战,需要政策、学术和行业的共同努力,以实现医疗服务的持续改进和创新。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患者需求的不断变化,患者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将更加个性化、智能化,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