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几乎全是假货!利润却高达650%,为何消费者还前赴后继争相购买?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几乎全是假货!利润却高达650%,为何消费者还前赴后继争相购买?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75U6IOG05566R1N.html

上个月,央视曝光了一起假冒奢侈品的调查报道。记者发现,在广州火车站及周边区域,竟然公然贩卖大量的高仿名牌商品!Louis Vuitton、Hermes、Gucci......这些平日里遥不可及的奢侈品,在这里竟然随处可见,而且价格"低得离谱"。难道真有人傻到去买假货?其实不然。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些假货的利润空间之大,令人咋舌。有商家坦言,一款高仿包包的进货价只需3000元,而售价可以卖到20000元!这中间足足有近650%的暴利!

高仿Chanel、"莆田"球鞋,利润比卖毒品还高?

说起高仿产品的集散地,不得不提广州火车站。央视曾经多次曝光这一带高仿产品销售的猖獗程度:仅火车站西侧的南方国际钟表城,记者就被"拉客仔"领进多家藏匿在高楼里的"高仿专卖店",从阿玛尼到欧米茄,店内摆满各类假冒名表,价格从几百到上万不等。

商家还"自信满满"地表示,"站西的都是买不到真品才来这边买A货的"。

而火车站东面的白云世界皮具贸易中心,更是个卖高仿奢侈品包的"重灾区"。记者跟随"导购"七拐八拐进入居民楼里的一个房间,只见里面堆满LV、爱马仕、Gucci等各色名牌包,而老板则一脸得意地介绍:"全都是直接从代工厂高价买版拿来仿制的,跟专柜没得比,连'柜姐'都分不出真假。"

更让人惊讶的是,买完包后,这些商家还能提供全套包装盒、红白单、全球联保卡,甚至是发票。只需花十几元买个"整套行头",一个假包就能以正品的身份出现在你面前。

除了广州,坐拥数千家鞋厂的福建莆田也曾是假货的重灾区。21世纪初,这里抓住了代工的“福利期",莆田的制鞋产业链分工极细,从鞋面到鞋底再到商标,每一个环节都有专门的加工厂。一双几百元成本的高仿鞋,经过层层加价,到消费者手里可能就是上千元的天价。更有资质,在莆田当地的球鞋货源销售群里,100多人抢着拿货的场面都是常事。

而记者在采访时更是发现,部分商家为了标榜自己货源的"高端",甚至吹嘘鞋子的制作材料是从Nike工厂流出的"正品残次料",再加上从专卖店买来的鞋盒包装,一双"莆田"高仿鞋就这样华丽变身,溜进了某宝、某鱼上的"品牌特卖"专区。在一些主打"正品验证"的球鞋交易平台上,这些"莆田货"更是把自己伪装得像模像样,动辄被炒到几千上万的高价。

更骚的是,"莆田"高仿鞋质量是真的好,有一种说法是“两年穿坏叫耐克,三年穿不坏叫莆田”,高仿行为成了凭本事吃饭。

对于如此暴利的生意,不法商家自然是前赴后继。有业内人士算了一笔账:一个A货包包的制作成本顶多几百块,零售价却能卖到上万,利润率能达到20倍以上;而一双莆田高仿鞋,对比正品动辄几千上万的价格,利润空间同样巨大。更有人直言:"卖高仿利润比贩毒还高,但风险却小得多,难怪这么多人趋之若鹜。"

从买家角度看,"知假买假"的心理推波助澜

如今"A货"、"复刻鞋"的购买渠道越来越多,某宝、某信上"莆田鞋"的小店就有几千家之多,甚至连不少明星、网红也在为它们带货。可为什么这些人尽皆知的高仿产品,非但没被唾弃,反而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趋之若鹜呢?

有业内人士分析,除了高仿商家的"制假售假"动机,其实消费者的"知假买假"心理,也在客观上助长了假货市场的野蛮生长。

第一,不少消费者囿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买不起动辄上万的正品,却偏偏不愿意放弃追捧名牌带来的虚荣满足感。购入一件"以假乱真"的高仿产品,既能过足名牌瘾,又能在同学、同事面前显摆炫耀一番,何乐而不为?在他们看来,买A货就图个心理安慰,又不是天天背,身边人又看不出来,省下的钱还能买别的。

第二,在当下普遍存在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下,不少人为了追求物质享受,对"山寨"、"高仿"失去了基本的是非判断力。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市场上对高仿产品的需求被普遍放大。正如某位业内人士所言:"消费者都是'贪小便宜'的,也不在乎真假,自然就给了制假售假者可乘之机。"

此外,还有部分消费者在网络"种草"和"剁手"过程中,因缺乏品鉴能力而上当受骗。尽管他们事后可能会对假货避之不及,但前期为假货商家贡献的流量和数据,无疑为对方提供了降低获客成本、扩大销量的机会。朋友圈总有人发A货链接,一群人跟风去买,销量好了,品牌效应出来了,真假也就不重要了。

高仿横行,创新惨遭"剽窃",品牌发展何以为继?

在高额利润的诱惑下,制假售假团伙不断"发展壮大",并从过去简单的商标仿冒,升级到了对手袋、鞋服、配饰等产品的"精仿"。一些不法商家还通过伪造防伪标识、编造虚假物流信息等手段,让消费者防不胜防。

这种猖獗的侵权违法行为,不仅让正品商家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也让辛苦研发新品的设计师们苦不堪言。他们每年要投入大量资金做研发,搞创新,结果那些“高仿”厂家稍微拿去一改就当自己的卖了,分分钟就把创意“Copy”了去。久而久之,品牌失去了创新的动力,这个行业的发展也就难上加难。

事实上,知识产权被肆意侵犯所引发的,绝不仅是一家企业的得失。长此以往,整个行业在"剽窃"与"被剽窃"的恶性循环中丧失发展的源动力,必将对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战略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正品商家的品牌价值遭受侵蚀,消费者的权益难以保障,相关产业的发展后劲不足......高仿产品泛滥所带来的种种危害,已是显而易见。

莆田鞋厂转型,国潮当道,假货横行该休矣

面对高仿产品屡禁不止的顽疾,倒逼假货横行的土壤能否得到有效改良,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话题。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在打击侵权假冒等违法行为上,可谓是"有理有据,一抓到底"。从公安、工商联手深挖制假售假窝点,到海关从源头截击问题商品入境;从电商平台专项整治,到建立健全信用惩戒机制......在政策与监管的双管齐下之下,侵权假货的生存空间被不断压缩。

而在产业端,"莆田鞋"的转型升级更是为正本清源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本。2011年以来,莆田市集中整治侵权假冒突出问题,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引导鞋服产业向"自主品牌+高端制造"转型。当地政府还出台扶持政策,帮助企业提升设计研发、生产供应、品牌营销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经过几年的洗牌,莆田产业集群从过去的"白牌代工"、"贴牌制造"为主,升级到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原创设计的阶段。越来越多莆企摒弃"抄袭"、"复制"的捷径,转而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产品品类和营销渠道。

借助新媒体传播和明星带货,不少本土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得到大幅提升,为莆田制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山寨""高仿"屡禁不止的背后,是一些制假售假者利欲熏心、道德沦丧,也是一些消费者攀比虚荣、盲从跟风的结果。若各方都能携手同心,齐抓共管,既严厉打击制假售假的违法行为,又加强品牌培育和自主创新,同时提升全民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辨伪识假能力,那么"假货横行"必将迎刃而解,老百姓绿色放心地消费,企业健康可持续地发展,我们都会从这场"打假持久战"中获益。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