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通桥区:三产核心联 “五通”入画来
五通桥区:三产核心联 “五通”入画来
俯瞰五通桥区大地,岷江由北向南纵贯全境,将区境分隔为河东、河西两大片。东面,中国绿色硅谷点硅成金 ,追“光”逐“链”打造新型工业化城市标杆;金山镇5000余亩李树一路向绿,产业带串联成片。西面,稻姜、稻药现代农业园区生机勃勃,有机蔬菜敲开乡村致富门;冠英镇按照“一城两新区”规划布局,乐山机场、岷江航电等重点项目加快建成,水、陆、空立体交通格局徐徐展开……人流、商流、物流、资金流在五通桥区交汇融合,谱写出城乡深度融合、经济繁荣发展的华美乐章。
石麟镇茶产业集群 图源微五通桥
产业联动快步跑 城乡融合新赛道
推进城乡融合的关键在于产业发展。五通桥区瞄准环境、产业、文化三个赛道,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联动发展,稳住现代农业基本盘、大抓新型工业硬支撑、激活商贸物流增长点、培育多元文化新变量,多轮驱动推进城乡深度融合。
清明节前后,石麟镇兴无村奶白茶种植基地里茶树翠色欲滴、清香四溢。当地通过布局“两带一中心”产业规划,逐步形成政策引导、资本投入、村民跟进的发展模式,引导当地村民依托特色茶业种植鼓了腰包,茶叶综合年产值达7000 万元以上。同时,依托农文旅融合开展各种活动,每年接待游客 1000 余人次。茶产业不仅为茶农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也为五通桥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而五通桥区打造的政务服务不出村、公共服务不出村、金融服务不出村、邮政服务不出村、定制服务不出村的“五通”不出村服务模式,搭建起“上下联动、机制完善、运行顺畅、就近办成“县、镇、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将政务服务、企业服务、民生服务送到乡村,更是极大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的进度。
产业百花齐放,群众得利增收,忙完了种植工作的村民们就更有时间外出务工。五通桥区大力实施工业园区赋能升级行动,创建做强了“桥乡晶工”特色劳务品牌,持续为中国绿色硅谷输送人才,助力园区处处焕发“拼经济、搞建设”的勃勃生机。今年初,五通桥区举办的2024 年“春风行动”暨晶硅光伏产业专场招聘活动,特意设置了“桥乡晶工”现场招聘会区域。这场线下招聘和线上同步进行的招聘活动,吸引十几万人入场,超过 6600 人达成就业意向,成为当地热点话题。“桥乡晶工”特色劳务品牌的成功,也向外界展示出中国绿色硅谷这块“磁石”形成愈来愈强的人才磁场,开辟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共同繁荣的城乡融合发展新通道。
以绿为底塑城魂 打造五通桥样板
在初春时节,地处“五犍沐”茶叶产业带的五通桥区金粟镇刘家山村乍暖还寒。迎着微微春风,道路两旁金灿灿的油菜花已悄然盛开,粉的山茶花、白的玉兰花、红的海棠花,还有路旁随处可见的文明标识牌和漫山遍野看不到头的茶园相映成趣。
金粟镇刘家山现代茶叶园区 图源微五通桥
从刘家山村出发,沿着四通八达、宽敞平坦的公路一路驶来,菩提山森林公园林荫蔽日,层峦叠翠;涌斯江碧波荡漾,鱼儿游来游去;竹根镇三丁坝音乐广场上,男男女女正欢快跳着广场舞;商业步行街灯红酒绿,推杯换盏共庆团圆。鳞次栉比的高楼,健身场所、文化休闲广场错落有致,五通桥区安逸舒适的居住环境让居民脸上挂满温馨的笑容。
近年来,五通桥区以绿为底,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持续提升城市品质,让五通桥区不断呈现出新的生机、新的风貌、新的魅力。大力实施场镇提升行动,提标改造“四好农村路”,县乡村道路硬化指数均达100%;持续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大革命”和“五清”行动,乡镇污水处理厂实现全覆盖,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和规范处理行政村全覆盖。社保医保、养老服务、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完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短板不断补齐。
回首过往,辉煌历历在目;展望前路,更觉前途远大。筑牢强产兴城“主阵地”的五通桥,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正跃然眼前:推动城乡产业全面升级,推动福朋喜来登酒店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加快引进大型商超、高端住宿、特色餐饮和现代物流等新业态,以商圈经济升腾城市烟火气。以“双百”工程为抓手,高标准打造金粟镇双漩蔬菜农业园区,力争粮药现代农业园区创建省三星级园区,新创建市级农业园区1个,“两环十一园”雏形初显;推动城乡面貌全面焕新,有序实施城中村改造和城市更新行动。以成功创建全省百强中心镇为契机,支持冠英镇打造县域副中心、牛华镇打造“嘉州美食文化新地标”、西坝镇打造“天府生活旅游名镇”;推动城乡要素全面流动,深化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服务业网点建设,构建农工商、产加销一体化发展格局。
目前,全区上下正紧紧围绕市委城乡融合发展“一核两翼三区”战略布局,登高望远、应势而谋,整体系统推进城市和乡村建设,打造城乡融合发展“五通桥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