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理中丸与附子理中丸:功效、使用禁忌及同类中成药比较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理中丸与附子理中丸:功效、使用禁忌及同类中成药比较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703/07/14733362_1127730988.shtml

理中丸是一种常用的中成药,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寒所致的胃部隐痛、喜热喜按、手脚发凉等症状。本文将详细介绍理中丸的功效、使用方法、禁忌以及与附子理中丸的区别,并探讨藿香正气散在治疗寒湿方面的应用。

脾胃虚寒的症状与理解

  1. 详细症状:临床上,有这样一类脾胃病的患者,从来不敢吃凉的东西,即使在炎热的夏季,西瓜、绿豆汤、雪糕或冰镇啤酒等这些解暑的东西也不敢吃,一吃胃就隐隐地疼,疼得不厉害,但总是感觉胃部不舒服,喝点热水,或者用热水袋捂一捂,或者用手轻轻按揉一会儿,马上就会感觉舒服多了。饿的时候,胃部感觉不舒服或胃痛明显,吃点东西就能缓解,但吃多了会不消化、肚子胀,有时还会吐清水。有些人还伴有体倦乏力、手脚发凉、大便不成形等症状。这些其实都是脾胃虚寒的典型表现。

  2. 概念解析:脾胃虚寒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脾气虚,二是脾的阳气不足,导致阴寒内生。理解了这两点就为我们选药提供了依据,脾气虚,就要健脾;脾寒,就要温中。所以,我们在选药的时候就要选择那些具有温中健脾、和胃止痛作用的药物。比如,理中丸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一味成药。

理中丸的功效与方解

理中丸是临床上治疗脾胃虚寒的常用方和基础方,其处方出自《伤寒论》,由干姜、党参、白术、炙甘草4味药物组成。其中干姜性味辛温,是治疗胃寒的专药,能温中祛寒、扶阳抑阴;党参性味甘温,可补气健脾;白术甘温枯燥,可健脾燥湿,既能祛除脾胃的湿浊之气,又能让脾脏重新活跃起来,与干姜、党参搭配,一温一补一燥,三法合用,而又以温为主,温中阳,去中焦之寒,补脾气,燥湿浊,助运化,再加上调和诸药的炙甘草,共同起到温中祛寒、补气健脾的作用,因此这个药取名为“理中”。

那些脾胃虚寒症状不严重的患者,如胸满腹痛、腹满食少、呕吐泄泻、消化不良、畏寒肢冷等,都可以服用理中丸来调治。

理中丸的使用禁忌

在服药前,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个药是针对虚寒胃痛的。注意:如果是湿热内蕴中焦、脾胃阴虚、泄泻时腹部热胀痛、胃痛灼热、口干舌燥等患者就不适合服用这个药了。另外,方中有温补药物,所以,感冒发热的患者也不适合服用这个药,以免使体温更高;孕妇则要慎重服用,以免补药影响胎儿的健康。

理中丸在服药期间,饮食要清淡,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最好能少食多餐,生冷寒凉的食物,如绿豆、小米、小麦、荞麦、西瓜、梨等,以及各种冷饮都不能吃了。否则,会使虚寒更重。辛辣、油腻的食物也最好不要吃,因为这些食物都会刺激肠胃、不容易消化,会加重脾胃负担。喜欢抽烟、喝酒的患者,最好把烟、酒都戒掉,因为烟酒都会降低药效。另外,患者还要注意胃部的保暖,对缓解胃痛,恢复脾胃功能很有帮助。

同类中成药的比较

  1. 香砂养胃丸:如果患者是胃脘隐痛不舒服、胃中嘈杂、呕吐酸水、没胃口不想吃饭,且四肢倦怠、舌淡胖、苔白滑,说明他不仅中焦虚寒,而且体内有湿,阻滞了气机。这时就既需要温中和胃,还要理气祛湿,香砂养胃丸就是一个常用的成药。

  2. 小建中合剂:如果患者是胃脘拘急疼痛,痛喜重按,而且胃中嘈杂、吞酸、吃饭少、没精神、舌淡苔白,这说明他是中焦虚寒导致的肝脾失调了。这时就需要温中补虚、柔肝理脾、和里缓急,临床常用的就是小建中合剂。

  3. 温胃舒颗粒:如果患者是胃脘冷痛,而且肚子胀、经常打嗝、吃饭少、怕冷、乏力。这说明他的中焦虚寒使气机阻滞了,需要加大行气的力度。这时可选择温胃舒颗粒来温胃散寒、行气止痛。

附子理中丸与理中丸的区别

两药均为温中散寒剂,均可以温中散寒、健脾和胃。但理中丸以温脾散寒的干姜为君,而附子理中丸则是附子与干姜同为君药,增强了温阳散寒之用。因此,附子理中丸侧重应对脾胃虚寒所致的较重病证,如腹痛较剧,呕吐泄泻不止,手足发冷等。

简单来说,如果感觉体内有寒湿,且已经引起各种问题了,可以先尝试理中丸,但如果服用一段时间的理中丸之后感觉仍旧存在问题,说明理中丸药力不够,则可尝试使用附子理中丸。另外,服用附子理中丸后,最好马上喝一碗热稀粥,以助药力。

藿香正气散在治疗寒湿中的应用

藿香正气散:说起寒湿,也不能忘了藿香正气散,这是专门针对寒湿的一个方子。藿香正气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可以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藿香正气散组成:藿香、紫苏、白芷、桔梗、陈皮、厚朴、大腹皮、半夏、白术、茯苓、甘草、生姜、大枣。

藿香可以凭借其芳香的气味,将体内的湿浊化去,并且唤醒被湿浊困阻的脾胃,使脾胃能够正常吸收运化。

藿香正气散方解:方中陈皮、半夏、茯苓、生姜、甘草组成了中医化湿基础方剂二陈汤,二陈汤主要解决的是痰湿的问题;而白术可以健脾,帮助脾脏恢复升清的能力,同时可以燥湿,在二陈汤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祛湿;桔梗入肺经,能够引药上行,辅助白术恢复脾的升清作用。

厚朴加上大腹皮,可以行气和胃,消除胀满;紫苏叶性味辛温,辛能行散伏于肌表的风邪,温性既能驱散盘踞于皮肤肌肉的寒邪,同时也可以温燥体内的湿邪;再加上同样辛温的生姜,解表散寒的能力更进一步;白芷驱风解表,适合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眉棱骨痛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