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底层法则2:6个步骤,教你如何共情他人,迅速打开他人心防
成功的底层法则2:6个步骤,教你如何共情他人,迅速打开他人心防
在人际交往中,共情能力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关键。对于那些共情能力不高的人来说,幸运的是共情能力是可以通过有意识的训练提高的。本文将为你介绍六个步骤,帮助你快速掌握共情技巧,打开他人心防。
如何快速共情他人,打开他人心防?
对于不擅长于共情他人的朋友,我们为大家提供以下共情模板,只需按以下6个步骤操作就可:
我们先举一个场景:
你的发小小刚加入一家公司不久就和同事出现了一些摩擦,因此他来找你倾诉:“我刚进这家公司时,小丽对我特别好,我们经常一起去吃饭,平时也会聊聊天。但是现在有一个项目需要甄选负责人,老板觉得我们两个都挺合适的。之后我就觉得她好像开始疏远我,还天天跑老板办公室,不知道是不是去争取项目了。有人说,我也可以像她那样在背后做些小动作,但我不是这样的人,所以我什么也没有做。果然,她最后做了那个项目的负责人。枉费我之前对她那么好,职场上真是不能相信友谊!”
在以上场景中,当你的发小向你一翻吐口水,你应当如何共情他呢?请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重复
很多人会以为“重复”是原封不动地复述对方说的某一句话或某一个词。其实不是。“重复”就如我们小时候语文课上老师经常要我们做的“概括全文”的能力,即用一两句话来总结一下对方说了什么。
在上面这个例子中,如果这时候你重复的内容是“你们过去关系很好”或“她现在疏远你了”,显然都没有抓住核心内容。你可以说:“你的意思是说,你和这个小丽之前关系很好,但是现在由于某些原因,你猜可能和竞选项目负责人有关,所以你们关系疏远了,对吗?”这段复述是基于对整个事情经过的理解而做的概括,这种抓住核心要点的复述即被称为“重复”。
做“重复”这个动作时,我们可以用“你是说……对吗?”“你的意思是……对吗?”“你刚才想表达的是……对吗?”这类表达。它的目的是让对方感受到他们输出的信息被我们有效地接收到了。
与此同时,我们也能通过概括复述来确保我们接收到的信息是正确的,因为概括能让对方发现你理解上的偏差,及时加以纠正。这样一来,便确保了双方的对话是基于同样的事实或观点,这样后续的沟通才能够顺利开展。
第二步:表达你理解到对方的观点
和他人共情时,在“重复”完核心事件后,我们可以进一步表达我们理解了对方想表达的观点。同样一件事情,每个人都会根据个人的过往经历、价值观等产生不同的观点。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观点并非我们自己的观点,而是我们通过倾听从对话中抓取的对方的观点。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对方的表达,尽可能设身处地地去揣测他的观点,哪怕那个观点你并不认同。
以上一个例子来说,我们该如何提取对方的观点呢?通过对方的叙述,我们可以推测出她的观点是她的同事为了竞争职务而在背后做了手脚。有的人可能直接会说“这个同事太差劲了”。如果对方还在意和同事的友谊,这样的反馈其实会让她不好受。
因此在做这个动作时,我们需要说明这个观点是我们推测总结得出的,并非对方直接表达的。一种好的方法是询问对方我们总结的观点是否准确。比如你可以问对方:“你是觉得同事为了这个职务背叛了友谊吗?”如果你是猜测,也可以补充一句“当然,我可能猜得不对”。这样对方也不会觉得被冒犯了,反而可以顺着你的问句说下去。如果你刚好说中了,她会感到被理解了,你们之间就产生了共情。
当对方可能带有情绪时,这个动作技巧还可以延展到更深层次——表达你理解到了对方的感受。这时我们不仅要总结事实和推测观点,还要找到对方在陈述中可能期望表达的感受,就是通过对方的观点推导出对方的感受。我们可以追加一句:“你是否觉得很愤怒呢?”如果对方刚好有这种情绪,就会觉得你与她共情了,这时她可能会说:“是的,我真的是挺生气的。”对方的情绪就可以得到发泄,从而更快地平静下来,甚至会跟你分享和倾诉更多。
如果我们不想直接去猜测对方的情绪,我们可以用共情的第三个和第四个步骤:“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和“询问对方的感受”。
第三步: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