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1970年粟裕参观诺曼底登陆遗址,提出4个问题,问懵法国专家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1970年粟裕参观诺曼底登陆遗址,提出4个问题,问懵法国专家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URGNT490541A30T.html

1970年6月,粟裕将军在结束对刚果人民共和国的访问后,途经法国巴黎时提出参观诺曼底登陆遗址。这一行程不仅展现了粟裕将军对军事历史的深厚兴趣,更为中国军事战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970年6月的一天,中国驻法国大使馆突然接到通知,称粟裕将军及中国代表团将在法国逗留。这一消息迅速在使馆内引发热烈讨论。大使立即命令使馆全体人员全力以赴,认真准备接待工作,并组织专门会议制定详细接待方案。

不久后,粟裕将军与代表团抵达巴黎。晚宴上,当被问及下一站计划时,粟裕毫不犹豫地表示将前往诺曼底登陆场。段苏权将军补充道,粟裕在北京集合时就表达了如果经过巴黎必定要去诺曼底的愿望。

第二天一大早,粟裕将军率领代表团从巴黎启程,前往诺曼底登陆场的阿洛芒什镇。使馆特意安排了一位法国军事学者随行,以解答可能出现的疑问。

途中,粟裕一直专心致志地在本子上写写画画。大使偶然瞥见,惊讶地发现他绘制了一份精确的地图,标注了各个地名并配有详细的文字说明。更令人惊讶的是,这是粟裕第一次来到法国,却能如此准确地绘制地图。

经过四个小时的奔波,众人抵达法国西部的阿洛芒什镇。站在这片战场旧址上,粟裕激动不已。他叉着腰,远眺着一望无际的海滩和南方50公里外的登陆场,仿佛又回到了战争时期。

粟裕详细分析了诺曼底登陆的历史和战略背景,指出美英军队选择这里并非草率之举,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决策。他还解释了德军为何在当时对这一区域的防守相对松懈,以及英美军队选择此处的战略优势。

在遗址处,粟裕不断地换着位置走动,用心观察着当时的地形和环境。他的分析异常详细,让在场的人都对他的深厚军事知识感到惊讶和敬佩。

一旁的法国军事学者通过翻译听到了粟裕的分析,震惊地问道:“这位粟裕将军是第一次来法国吗?他对诺曼底登陆场的了解如此之深,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除了对战场进行还原分析外,粟裕还提出了四个专业问题:

  1. 在诺曼底登陆战期间,盟军运输和工具使用情况如何?特别是在运送300万盟军的情况下,使用了多少工具?
  2. 在战役前几天,盟军建设的人工港如何固定,为何能自由浮动并到达预定位置?
  3. 盟军建设的人工港共建造了几个水泥墩子?这些墩子的结构和参数如何?大小是否一致?
  4. 在塞纳湾有限的纵深范围内,盟军如何协调使用9000多艘军舰?他们的轻武器如何在狭小空间中协同作战?

对于这些问题,法国军事学者也表示无法回答。他们承认这些细节性问题即使询问当时的统帅艾森豪威尔,也很可能无法得到确切答案。

粟裕将军回国后,立即动手整理了他在诺曼底参观时的记录,并将其编成一本小册子在军队中传阅。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人了解诺曼底登陆的详细情况,从而推动早日解放台湾的伟大事业。

为了尽快解决台湾问题,粟裕提出了两种方案。一种是逐步解放,先解放台湾周边的岛屿,再对台湾本岛进行解放;另一种是由福建地区出发,先占领金门岛、马祖列岛,制造对台湾岛的压力,然后再派出主力部队解放台湾。

无论采用哪种方案,都需要精密的军事调度和指挥。二战时的诺曼底登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战役,盟军通过精巧的调度,成功地向法国发起了进攻。这为我国解放台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粟裕的诺曼底之行给他带来了许多启发,他整理的小册子也为解放军的部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然而,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我国政府决定调整对台政策,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大政方针,以缓和大陆与台湾地区的关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