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读懂《庄子》:君子应有龙蛇之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读懂《庄子》:君子应有龙蛇之变。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113/11/37183450_1139226072.shtml

庄子说:君子应处木雁之间,当有龙蛇之变。
变,可能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事情。

但是,这并不是让我们去投机取巧,随波逐流,而是要明辨事实,进退有度。
我们生活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要想获取立足之地,就必须懂得顺势而为。
古语云:“识时务者为俊杰”。
顺应时势,方能显英雄本色;把握时机,才可成就事业。

固守一端,终为失

《庄子·让王》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
周朝兴起的时候,孤竹国有两位贤人,名叫伯夷和叔齐。
两人商量说:“听说西方有个人,好像是有道的人,我们前去看看。”他们来到岐山的南面。
周武王知道了,派他的弟弟姬旦前去拜见,并且跟他们誓盟,说 “加赐二等俸禄,授予一等官职。”然后用牲血涂在盟书上埋入祭坛下面。
伯夷、叔齐二人相视而笑说:“咦,真是奇怪啊! 这不是我们所谈论的道啊。
从前神农氏治理天下,按时祭祀竭尽虔诚而不祈求赐福;他对百姓,忠实诚信尽心治理而不向他们索取。
如今周人,崇尚谋略收买人心,依靠武力保持威势,宣扬德行取悦众人,凭借征战求取私利,这是用推动祸乱的办法替代已有的暴政。
这样的做法,说明周人德行已经衰败,与其跟他们一起,而使自身受到污辱,不如逃离他们,保持品行的高洁。”
两人向北来到了首阳山,最后饿死在那里。
两位贤人 ,为了保持自己的品行,宁可饿死,也不愿为周人“同流合污”。
这样的“高洁”是否值得?贤人有他们的标准。我们也应当有自己的理解。
生命的本质是活着,只有活着,才有可能让自己的理想实现。
但活着,不能只为苟且度日,要让生命有价值,才是活着的意义。
人有梦想,前进才会有动力;有追求,日子才能有盼头。
然而,在追梦的路上,需要风雨无阻的闯劲,更需要躲风避雨的守劲。
栉风沐雨精神可嘉,却没有养精蓄锐,以最好的状态,识时出发明智。

龙蛇之变,待其得

《庄子·山木》讲述这样一个故事。
庄子和学生们山中行走,看到一棵大树枝叶茂盛,伐木的人却停在树边而不去砍伐。
庄子问其原因,学生回答说:“没有地方可用。”
庄子说:“这棵树以不成材而得以享其天年。”
庄子带着学生从山中走出,借宿于友人家中。
友人很高兴,叫童仆杀鹅款待客人。
童仆请示:“一只鹅会叫,一只鹅不会叫,请问杀哪只?”
主人说:“杀不会叫的。”
第二天,弟子问庄子:“昨天山里的大树,以不成材而得以享其天年;现在主人家的鹅,却以不成材而丧命。请问先生您将如何做人呢?”
庄子笑着说:“我庄周将处于材与不材之间。时而如龙腾达,时而似蛇潜藏,随时变化,而不固守一端。”
事物有用,还是无用,很多时候并非由事物本身决定,而是受“人是否需要”影响,人也如此。
现实生活中,人不免要受到外界环境的牵制,不懂得审时度势,总是固守一端,受到伤害,将是在所难免。
所以,无论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当有龙蛇之变,能屈能伸。
处于恶劣的环境,就变成一条蛇,在草木之中行走,与虫蚁为伍,不因为曾经是龙而心存不甘。
处于顺境,则飞龙在天,行云布雨,也不因为曾经是蛇而感到惭愧。
识时而变,是对生命的尊重,更是未来的笃定。

因势制宜

庖丁解牛,之所以能够游刃有余,那是因为到他始终顺着牛的自然纹理,顺势而动,并非随心所欲。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想取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要懂得审时度势,因时制宜,因事制宜。
无论这个世界怎么变化,愿我们都能有泰然自若的心态,应对千变万化的事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