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低线城市观察:经济韧性与消费潜能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低线城市观察:经济韧性与消费潜能

引用
1
来源
1.
https://finance.sina.cn/2024-05-08/detail-inaunpfi8426592.d.html?from=wap

在中国经济版图中,低线城市(三线及以下城市)虽然经济禀赋不如一线城市,但其经济韧性和消费潜力不容忽视。从居民收入、消费支出到产业结构,低线城市展现出独特的竞争优势。

收入与消费:低线城市的“韧性密码”

通常情况下,一线城市拥有更为丰厚的资源禀赋和经济体量,理应具备更强的经济韧性。然而,与我们直觉不一致的是,相较于一线区域,低线城市在直观数据上呈现出更强的“抗击打能力”,且具有更高的消费潜能与提升空间。

收入层面,低线城市在冲击影响下韧性更高,保持高个位数增长。支出方面,低线城市长期增速中枢更高,且有更强的消费倾向。

产业与人口:低线城市的“增长引擎”

低线城市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以餐饮业为例,近年来,国内餐饮连锁率持续走高,三四线及以下城市的品质连锁餐企市场空间广阔。同时,各类品牌积极开展加盟策略,渗透率较低的下沉市场成为主攻方向,低线城市品牌消费升级趋势日益明显。

人口流动方面,一线城市呈现常住人口净流出,低线城市文旅汽车消费潜能更高。短期“走出去”,低线城市旅游出行热度更高,我们采用百度迁徙数据测算,峰值出行水平较日常出行高出约60%,映射出低线城市更强的消费意愿和潜能;长期“引进来”,从常住人口数据看,一线城市人口增长乏力,中西部省会城市人口吸附能力明显增强。此外,新能源车渗透率逐年提升,低线城市增长势头快于一线和新一线城市。

财政、产业、地产:多重因素释放消费红利

影响消费最直接的因素包含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前者反映了居民的预期,即用于投资、储蓄和消费的分配比重,受房价扰动明显;而消费能力则为居民可用于支出的资金上限,转移支付、产业基础、地产弱挤出效应使得低线城市更具韧性。

财政因素:转移支付呈现向低线地区倾斜趋势,保障基本刚性消费

低线地区财政自给率较低,且近年财政支出预算保持相对刚性,反映转移支付的持续倾斜。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底,转移净收入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达18%,农村居民为21%。路径上主要以困难补助、农业补助及养老金等形式发放,能够直接增加居民收入,激励居民消费行为。

产业因素:低线城市产业结构更具韧性,城市集群发展形成辐射带动

一方面,高线级城市第三产业占比较高,就业、收入往往更易受疫情及宏观因素影响,而低线城市实体产业居多,工资收入更为刚性。另一方面,城市集群化发展战略之下,政策层面逐步将资源向三四线城市倾斜,优质产业集群对低线城市就业形成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

地产因素:低线城市财富效应受损较弱,购房负担较小更具消费空间

消费者的消费意愿与房价变化预期高度相关。此前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既提振了我国居民的总体收入和消费水平,但同时过高的房价和居民加杠杆购房行为也对我国的消费产生了抑制。比较来看,低线城市购房成本与杠杆率较低,房价增长对消费的挤出效应更弱。

展望未来:低线城市消费潜能持续释放

财政端民生保障优先级较高,转移支付将持续向低线地区倾斜;产业层面,新质生产力的深化布局将成为低线城市发展新动能;地产方面,房价适度回落将使得挤出效应得到释放,此外抽水效应的减弱会一定程度带动非地产类消费潜能提升。考虑到上述三点预期,我们认为未来低线城市消费将更具韧性,消费选择上,消费信心趋向保守的情况下,极致性价比将被赋予更高优先级;消费人群或呈现“两头增长”,年轻化群体的消费心理值得关注,同时,“退休潮”的到来将尤其带动低线城市银发消费潜能的释放。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