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方A十年财报深度解析:重资产下的盈利困局与估值展望
京东方A十年财报深度解析:重资产下的盈利困局与估值展望
京东方A作为全球液晶显示屏行业的龙头企业,其财务状况和投资价值一直备受关注。本文将从营收、利润、现金流、资产负债表等多个维度,对京东方A的十年财报进行深度分析,并对其估值进行合理评估。
京东方A是A股市场中股东人数最多的公司,达到了百万级别。作为曾经的液晶屏工厂创办者,作者对京东方所属行业有深入的了解。虽然统一更新数据的工具要到5月份才能使用,但京东方A的2023年报已经公布,因此本文将结合现有工具和年报数据进行分析。
从2023年报中可以看出,京东方A的业务布局包括显示屏、传感、医疗等多个领域,但其核心业务仍然是显示屏的生产和销售,占据了90%的主营业务收入。近十年来,京东方A的营收从2013年的337亿元持续增长至2021年的2210亿元的高点,随后有所回落,2023年为1745亿元。营收现金流与营收基本保持一致。
然而,京东方A的盈利能力却令人担忧。尽管在2021年因特殊时期的产能释放获得259亿元的利润,但2023年利润已降至25亿元,同比下降6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更是亏损6亿元,同比下降71%。自由现金流近十年大多数年份为负,且动辄超过200亿元。净利率在1.7%到11%之间大幅波动,净资产收益率也在2.1%到9%之间波动。
与牧原股份相比,京东方A的景气周期利润率仅能达到16%,远低于牧原股份的50%以上。这表明京东方A在行业景气周期中只能获得微薄利润,而在下行周期则可能面临较大亏损。
作为重资产企业,京东方A的资产负债表显示其总资产达4191亿元,其中固定资产占2100亿元,在建工程290亿元,长期借款1215亿元。60%的资产为固定资产,30%为长期负债,负债率近十年来均在50%以上。应收账款高达333亿元,而应收票据只有3.7亿元,显示其应收资产质量较差。
2023年,京东方A的折旧费用高达337亿元,相当于每年折旧都能折出3个洋河股份的利润。财务费用为25亿元。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均在1以上,存货占比在12%左右,存货周转天数为50天左右,应收账款占比在16%到23%之间波动,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60天左右。
资产构成方面,35%为有息负债,22%为股东出资,经营积累占9%,经营性负债占8%。资产盈利结构中,经营资产占比74%,现金占比17%,投资资产占比8%,显示其为典型的主业驱动型企业,但现金储备并不充裕。
2023年的现金流量情况显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83亿元,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293亿元,筹资活动净额为216亿元,政府补贴为53亿元。这表明公司需要通过融资来支持投资活动,资金链较为紧张。
分红情况显示,股利支付率在21%到79%之间波动,股息率多数在1%左右,显示出公司盈利能力有限,难以提供较高的分红回报。
估值方面,京东方A的PE在近十年间从高点61倍降至低点3倍,目前为46.2倍。PB在近十年间从高点2.1倍降至低点1倍,目前为1.2倍。由于行业周期性波动较大,PB估值更具参考价值。当PB低于1倍时,可能预示着较大的估值反弹空间,但准确判断行业景气周期的拐点较为困难。
总结来看,京东方A作为全球液晶屏显示行业龙头企业,面临着消费类电子行业单价持续下行、受宏观经济影响大、周期波动剧烈等挑战。同时,由于液晶屏产线投入巨大(LCD产线需50亿元以上,OLED产线需100亿元以上),属于典型的资本密集型行业,产品更新换代快,折旧费用高,难以实现高额利润。
行业周期规律表现为:需求下滑导致利润下降至成本线时,厂商减产;供应不足推动价格上涨;利润回升吸引厂商增产;产量过剩导致价格下跌,形成循环。对于投资者而言,京东方A的投资价值主要取决于能否准确判断行业景气周期的拐点,以及公司能否通过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提升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