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的历史与文化
突厥的历史与文化
突厥是6世纪中叶兴起于阿尔泰山地区的一个游牧部落,与铁勒同族,语言同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以狼为图腾,共有10个氏族(姓),其中阿史那氏最为显赫。
突厥人
突厥的历史发展
- 552年突厥消灭柔然汗国,建立突厥汗国。
- 583年,突厥汗国以阿尔泰山为界,分为东、西突厥。其中东突厥汗国在630年被唐朝击败。西突厥汗国于657年被唐朝联合回纥打败。
- 682年,安置在北方的东突厥部众反叛唐朝,建立了后突厥汗国。
- 744年,唐朝与漠北回纥、葛逻禄等联手击败后突厥汗国。回纥首领骨力裴罗因功被册封为怀仁可汗,在漠北建立回纥汗国。
- 8世纪中后期突厥随着汗国的消亡解体,并在西迁中亚西亚过程中与当地部族融合,形成多个新的民族。
突厥一词最早出现于《周书•宇文测传》,是丁零、敕勒、铁勒的转音,是蒙古草原民族中最早拥有自己文字的民族。突厥人的衣服和食物大多来自马、牛、羊,他们选择配偶的场所较为独特,一般在死者下葬之处。另外,突厥人对丧葬礼仪非常重视,其中哭祭较有特色。
突厥的起源
- 匈奴说:部分学者认为突厥是匈奴的别种或分支。这种说法的依据主要是突厥在语言、风俗等方面与匈奴有一定的相似性。
- 柔然说:一些历史学家主张突厥起源于柔然。柔然是公元 4 世纪至 6 世纪活跃在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他们与突厥在地理位置和历史时期上有一定的重叠。
- 海右说:还有观点认为突厥的起源地在咸海以西,也就是“海右”地区。这一说法主要基于历史文献中对突厥活动范围的记载。
突厥的发展历程
分裂与发展:583 年,突厥汗国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西突厥在可汗统叶护的领导下逐渐强大,控制了西域地区,并与周边的民族和国家进行交往和战争。
与唐朝的关系:唐朝建立后,西突厥与唐朝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双方时而合作,时而冲突。唐朝曾试图通过和亲等方式来控制西突厥,但效果有限。
内部争斗:西突厥内部存在着各部落和贵族之间的争斗和权力争夺,这导致了西突厥的政治不稳定。
衰落与灭亡:在唐朝的军事压力和内部矛盾的影响下,西突厥逐渐衰落。657 年,唐朝军队在苏定方的率领下,攻打西突厥,最终西突厥汗国灭亡。
后续影响:西突厥的灭亡使得唐朝在西域地区的影响力扩大,同时也为后来安西都护府的设立奠定了基础。西突厥的部分部落和人民融入了唐朝的统治范围,对当地的文化和民族融合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后突厥汗国(682年至745年)是突厥阿史那氏族在蒙古高原重建的东突厥汗国,又称“后东突厥汗国”、“突厥第二汗国”:该政权于681年(开耀元年)建立,当时唐高宗杀害了归降的突厥可汗伏念,突厥吐屯啜骨咄禄反叛唐朝,次年(唐高宗永淳元年,公元682年)建立了后突厥政权。该政权攻陷漠北,连年侵犯唐朝边境,势力趋于壮大,自立为颉跌利施可汗。
695年,武则天派王孝杰出征后突厥,使其投降并归属武周,武则天封其可汗(默啜)为“归国公”,并册授左卫大将军进行管理。后来,后突厥复叛,于8世纪初侵入西域地区,东西拓地万余里,控弦40万,一度恢复了以前的强盛局面。毗伽可汗时期,汗国中兴,并与唐朝大体保持和平。8世纪30年代,后突厥内部矛盾加剧。744年,回纥联盟在唐军的配合下推翻了后突厥汗国,并建立起回纥汗国。次年(745年),后突厥彻底灭亡。
突厥的文化
- 突厥汗国时期文化:突厥汗国的文化是构建在草原游牧经济的基础之上的,属于根植大草原上的游牧文明。历史记载,突厥人“种类资给,惟藉水草”,“随水草迁徙,以畜牧射猎为务”,“虽移徙无常,而各有地分”,“射猎为业,又皆习武。强则进兵抄掠,弱则窜伏山林”。在汗国发展壮大之后,突厥文化在对外扩展和交往中受到农业文明的影响,手工业种类增多,农业出现,均有一定的发展。
- 突厥化时期突厥语民族文化:突厥语民族文化是指古代生活在中亚、东欧与小亚细亚、高加索的民族地区的非突厥语民族,由于文化融合而改用突厥语、改从突厥语民族习俗,最终成为操用突厥语居民的历史发展进程。突厥语民族以其勤劳和智慧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各自创造了独特的民族文化,这种文化突出表现在物质的、社会的和精神的等各个方面。
- 突厥的语言:突厥语是突厥人使用的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它在中亚、西亚和东欧等地区广泛使用,并有许多不同的方言和变体。
突厥语的特点包括:
- 语音系统:突厥语通常有丰富的元音和辅音,语音特点因方言而异。
- 语法结构:突厥语的语法通常以名词的格、动词的时态和语态等为特点。
- 词汇来源:突厥语的词汇来源广泛,包括固有词汇、外来词汇和借用词汇等。
- 文字系统:历史上,突厥语曾使用过多种文字,如古代突厥文、回鹘文、奥斯曼土耳其文等。
突厥人的文化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 语言和文字:突厥语系是世界上最大的语言家族之一,突厥人的语言对周边地区的语言产生了影响。突厥文字的传播也对周边地区的文字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艺术和文学:突厥人的艺术和文学表现出独特的风格,如诗歌、音乐、舞蹈等。他们的文学作品常常反映出草原生活、战争、爱情等主题,对周边地区的文化艺术产生了一定的启发和影响。
- 宗教和信仰:突厥人的宗教信仰多样化,包括萨满教、佛教、伊斯兰教等。他们的宗教传播和融合对周边地区的宗教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军事和战略:突厥人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灵活的战略而闻名。他们的军事技术、战术和组织方式对周边地区的军事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贸易和经济:突厥人在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贸易角色,他们的贸易网络连接了中亚、西亚和东亚等地区。他们的贸易活动促进了地区间的经济交流和发展。
- 生活方式和习俗:突厥人的游牧生活方式、服饰、饮食、住房等方面的习俗对周边地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突厥人的音乐、舞蹈、艺术和传统服饰等方面的风俗具有以下特点:
- 音乐:突厥人的音乐通常具有欢快、节奏明快的特点,常常使用鼓、长笛、琵琶等乐器。音乐常常与诗歌和歌曲相结合,表达情感和故事。
- 舞蹈:突厥人的舞蹈风格多样,可能包括强劲有力的动作和独特的舞步。舞蹈常常与音乐紧密配合,反映出突厥人的草原生活和军事传统。
- 艺术:突厥人的艺术形式包括绘画、雕刻和手工艺品制作。他们的艺术作品常常描绘自然景色、动物、战斗场景或宗教主题,展现出对自然和生活的观察与赞美。
- 传统服饰:突厥人的传统服饰多样且独特,可能注重色彩鲜艳、装饰华丽。服饰的设计和样式可能反映出他们的文化身份、社会地位和地域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