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全攻略:从评估到最新治疗进展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全攻略:从评估到最新治疗进展
神经病理性疼痛(NP)是一种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引起的疼痛,常见于神经退行性病变、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种疾病。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NP的分类、评估方法、治疗方法及最新研究进展。
NP的分类
NP主要分为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和中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两大类。
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包括: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痛性多神经病变、外周神经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痛性神经根病、舌咽神经痛。
中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包括:脊髓损伤相关的中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大脑损伤相关的中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卒中后中枢性疼痛、多发性硬化相关的中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常用评估量表
DN4、I-DN4量表
DN4量表是一种临床诊断工具,旨在帮助识别神经病理性疼痛(NP)的存在。该量表共包含10个条目,其中7个涉及症状描述,3个与临床检查有关。这些症状包括烧灼痛、冷痛、电击痛、麻刺痛、针刺痛、麻木和瘙痒。每个条目有“是”和“否”两个选项,根据回答情况给予相应分数,总分≥4分则可诊断为NP。
LANSS、S-LANSS量表
LANSS量表(Leeds Assessment of Neuropathic Symptoms and Signs)于2001年由Bennett等人首次提出,作为一种诊断辅助工具,用于区分神经病理性疼痛(NP)和伤害性疼痛。与其他量表(如DN4量表或PainDETECT量表)相比,LANSS量表提供了一个快速、直观的工具,包括5个患者自述的症状和2个客观的体征。
PainDETECT量表
在2004年,Freynhagen研究团队与德国NP研究网络合作,开发并验证了PD-0量表,这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研究。他们将PD-0量表应用于约8000名腰痛患者,并发现这是一种简单可靠、患者易于使用的神经病理性疼痛(NP)筛查工具,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准确性(分别为85%、80%和83%)。
NPO量表
神经病理性疼痛量表(NPQ)最初由Krause等人于2003年制定,根据大量神经病理性疼痛文献中的症状描述。该量表包括32个问题,涉及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症状、体征、疼痛加重缓解因素以及疼痛对情绪的影响。
ID Pain量表
ID疼痛量表(ID Pain)是一种常用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筛查评估工具,其制订旨在确保潜在风险患者能够及时获得适当治疗。该量表简单易用,包含6个选项,其中包括5个描述感觉的项目(如针刺、烧灼、麻木、过电、痛觉过敏,每个项目得分为1分),以及1个关节疼痛项目(用于排除非神经病理性疼痛,得分为-1分)。总分范围为-1到5分。ID Pain量表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当患者的得分达到或超过3分时,通常会考虑采取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相关的治疗方案。
治疗原则
NP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病情可能出现反复,需要长期治疗。NP治疗在安全、有效、经济的基础上,应遵循“关口前移、早期干预、预防敏化、防治慢痛”的原则,一般首选药物治疗,适时进行微创介入治疗,酌情配合一般治疗、物理治疗、微创介入治疗、外科手术治疗、中医治疗、心理治疗等。
一般治疗
环境因素、情绪变化等均可加重NP,因此,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很重要。建议患者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避免暴饮暴食、过度烟酒、过度辛辣食物等。指导患者自我调节情绪。坚持适当的运动,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交活动,与医师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加强医患的信任和尊重,鼓励患者参与治疗决策,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治疗,使得治疗的依从性更好,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基础,应使用有效剂量的推荐药物。联合治疗耐受性良好,可改善单药治疗疼痛控制欠佳患者的镇痛效果。药物有效缓解疼痛后应避免立即停药,仍要维持治疗至少2周。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是一种常见的非侵入性、非药物性的治疗手段,在NP治疗中有广泛应用。主要包括:光生物调节疗法(PBMT)、低强度激光疗法(LLLT)、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扰频器疗法(ST)、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冷疗、全身振动(WBV)、瑜伽等。
微创介入治疗
微创介入治疗是指应用CT、超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形臂等影像设备引导,以最小的切口路径和最少的组织损伤,实现对体内病灶的观察、诊断及治疗的技术。主要包括:神经阻滞、神经毁损(化学性毁损和物理性毁损)、神经调控等,具体治疗方法有:星状神经节阻滞(SGB)、连续射频(CRF)、脉冲射频(PRF)、脉冲联合连续射频(PCRF)、球囊压迫(PBC)、脊髓电刺激(SCS)、脑深部电刺激(DBS)、运动皮层电刺激(MCS)、周围神经刺激(PNS)、背根神经节电刺激(DRGS)、鞘内药物输注系统(IDDS)等。
外科手术
针对NP的外科治疗方法主要为神经减压和神经毁损。神经减压主要包括颅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MVD)、周围神经减压术等。神经毁损主要包括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脊髓后正中点状切开术(PMM)、脊髓背根入髓区(DREZ)毁损术、周围神经切断术等。
中医治疗
基于辩证论治的理论,NP中医治疗主要有中医外治法和中医内治法,中医外治法主要包括针灸、电针、火针、浮针、梅花针、针刀、艾灸、手法治疗(推拿、按摩、刮痧、拔罐等)、穴位注射等,中医内治法主要包括中成药、草药等。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指在医师与患者建立起良好治疗关系的基础上,由经过专业训练的医师运用专业的理论和技术,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NP患者多合并精神心理问题,因此,心理治疗是NP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可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疼痛感受。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有:认知行为疗法(CBT)、正念冥想(MM)、基于正念的认知疗法(MBCT)、基于正念的减压疗法(MBSR)、接受和承诺疗法(ACT)、催眠疗法、芳香疗法等。心理治疗也可以与其他治疗联合,以提高治疗效果。
最新治疗进展
细胞移植在神经性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基于细胞移植在神经再生和损伤修复中的功能特点,细胞疗法已被用于NP的探索性治疗,已成为一种很有前途的NP治疗方法。该文章讨论了目前治疗NP的主流细胞类型,包括施万细胞、嗅鞘细胞、神经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治疗NP。这些移植到宿主体内的生物活性细胞具有通过发挥营养支持、神经保护、免疫调节、促进轴突再生和髓鞘再生来降低疼痛阈值和缓解NP的药理特性。细胞移植还可以改变神经损伤周围的微环境,有利于神经元的生存。它可以通过修复受伤的神经和重建神经功能来有效缓解疼痛。目前,一些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表明,基于细胞移植的NP治疗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