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私募有多赚钱?5000万年终奖,机构不惜血本争抢的人才需要哪些技能?
量化私募有多赚钱?5000万年终奖,机构不惜血本争抢的人才需要哪些技能?
近日,社交媒体上流传一则消息:某量化私募工作人员年终奖高达5000万元。此消息引发热议,也让人不禁好奇:量化私募行业到底有多赚钱?为什么这个行业能开出如此惊人的薪酬?
5000万元年终奖是否属实?
12月13日,有网友在社交媒体发帖称:同事的同班同学做量化,今年奖金达到了5000万元,并表示做量化的二级私募确实厉害,业绩大爆表。该网友叹服称,在震荡行情中,模型的确优于人脑。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称,以某量化投资公司为例,即使今年出了些状况,但他们500指增产品今年收益在50%左右,规模差不多100亿元左右,赚50%就是50亿元,后端可以分到10亿元,再加上2亿元的管理费收入,便净赚12亿元,所以认为分到5000万元很正常。
某证券分析师也证实了这一薪酬水平,他表示:“高薪酬主要是因为量化交易有高门槛,一个模型的优化升级是否成功,会直接影响产品业绩。目前优秀量化私募的管理规模都比较大,超额收益分成可观。对量化优秀人才给重奖,也比较合理。”同时他也强调,这个奖励主要发给对算法有贡献的核心人员,尤其是业绩表现优异的员工。
行业人才争夺战
面对私募基金高额的年终奖,有网友直言:这就是我学金融的原因。事实上,确实有各行各业的人才转型进入私募行业。其中,不少拥有专业背景的公募基金经理成“奔私”主力。
据第一财经报道,截至今年10月,在有业绩更新的114名“公转私”基金经理中,113名在近三年均取得了正收益,但首尾收益率相差也多达531.77个百分点。
此外,也有医生、教师、记者、酒店接待、文秘等各行各业的人才被吸引,投身私募基金。
然而,头部量化私募却陷入了“招人难”。据上海证券报报道,正值校招旺季,量化私募“抢人大战”愈发激烈,不仅超高年薪层出不穷,还有多家量化私募在清华北大等名校附近设立办公室,吸引人才。
鸣石投资2022年的校园招聘信息显示,如果加入鸣石投资有望收获最高200万元年薪。另一家百亿级量化私募更是曾面向实习生提供不同岗位,开出年薪在50万元至200万元不等的薪酬。
一位头部量化私募创始人感慨道:“最近校招,有件事情我比较意外,就是很难招聘到合适的应届毕业生,一个水平、学历和实习经历都比较一般的应届毕业硕士生,月薪2.5万元都招不到,现在量化私募招人都这么‘卷’了吗?”
沪上一位百亿级量化私募人士则表示:“随着量化私募行业发展越来越快,竞争必将走向更为激烈的状态,而优秀人才又是竞争的核心‘武器’,有些人才能够为公司的超额收益做出显著贡献,所以这场‘人才之战’必不可少。”
量化私募为何如此火爆?
自2018年起,量化私募便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据国金证券,截至2018年底,据非官方统计,量化私募行业管理规模大概在1500亿元左右,2019年便攀升到了3000亿元左右。
近两年来,量化私募更是发展迅猛,根据朝阳永续数据,截至2021年上半年,量化私募基金规模已经突破万亿关口。伴随而来的是百亿量化私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12月10日,百亿级私募共有101家,其中百亿级量化私募有26家,数量占比25.74%。
而在这百亿级的26家私募之中,有20家百亿量化私募今年内均实现正收益,且平均收益跑赢大盘。鸣石、天演资本、世纪前沿、金戈量锐等6家量化私募今年业绩超30%;启林、幻方等14家量化私募业绩超20%。
近年来,量化私募迎来爆发式增长,也和其独特优势有关。相对于量化公募,量化私募的资金底盘虽然不大,但在交易速度方面量化私募往往更有优势,并且由于交易上限制相对不多,也使私募量化在一定程度获得了更大的获利空间。
尤其今年以来,量化私募业绩表现十分亮眼,这也致使投资人蜂拥而至。对此,资深基金研究人士杨佳星表示,“由于今年大盘整体处于震荡状态,在此情形下,主观市场则做的较为一般,相比较之下,量化私募就比较适合这种震荡的市场。而量化私募在前两年业绩确实很好,也使更多的投资者愿意投进量化私募。简单而言,就是市场上钱多,好产品少,投资者的选择不多。”
人才才是关键
中国的量化投资始于2010年,之后经过近十年的起起落落,逐步得到部分主流投资人群认可。过去三年间,中国量化私募规模从2018年底的1000亿元,快速提升到2021年夏天的万亿元大关,部分私募的管理规模也攀升至千亿级。
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公布数据,截至2021年11月末,私募基金管理基金数量和基金规模均创新高,管理基金数量达到12.15万只,管理基金规模达到19.73万亿元。
同时,私募基金备案中,尤以量化私募最为活跃。根据私募排排网数据,11月有15家私募备案超过10只基金,包括灵均投资、阿巴马资产、启林投资、衍复投资、因诺资产、千象资产在内的百亿量化私募包揽了11月备案数量前六。
今年以来,截至11月底,备案产品数超过100只的私募已增至20家。其中,百亿私募是主力,灵均投资、九坤投资、高毅资产、鸣石投资等老牌私募备案产品数排名靠前。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目前百亿量化私募达到26家。虽然近期量化普遍遭遇回撤,但百亿级别的量化私募年内依旧全部正收益。
而随着近年国内量化投资迅猛发展,量化私募也求贤若渴,出动“年薪百万”的待遇争夺人才。在某招聘网站上,灵均投资热招职位有34个,其中北京及上海地区招聘的量化研究员、量化交易系统开发工程师、资深C++开发工程师最高年薪高达100万元。鸣石投资发布2022年的校园招聘信息也显示,最高能给到200万元年薪的行业顶尖待遇。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大家看到的都是圈子里的幸运儿,做量化门槛很高,基金经理需要同时精通编程和投资,“钱不是重点,重点是这种做量化投资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