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绣春囊到底是谁的,为什么薛宝钗知道抄捡大观园后会一反常态
红楼梦:绣春囊到底是谁的,为什么薛宝钗知道抄捡大观园后会一反常态
《红楼梦》中的"抄检大观园"事件,作为全书的重要转折点,其导火索是一枚绣春囊。这枚绣春囊的主人究竟是谁?一直以来都是红学爱好者热议的话题。在原著中,有人怀疑是司棋与潘又安,也有人认为是王熙凤。但本文将从另一个角度,探讨薛宝钗是否也与此事有关。
王熙凤:嫌疑最大,但证据不足
最初发现绣春囊的是邢夫人,她首先怀疑的是儿媳王熙凤。由于王熙凤平日里对她不够恭敬,邢夫人借机想要整治王熙凤。她将绣春囊交给王夫人处理,想看姑侄二人如何应对。
王夫人质问王熙凤时,提到"一家子除了你们小夫小妻,余者老婆子们,要这个何用?再女孩子们是从那里得来?自然是那琏儿不长进下流种子那里弄来。你们又和气。当作一件顽意儿,年轻人儿女闺房私意是有的。"
然而,王熙凤的辩解打消了王夫人的疑虑。她指出绣春囊做工粗糙,一看就是外边买来的,像她这样的身份不可能使用如此低劣的香袋。而且傻大姐捡到绣春囊的地点是山石背后,王熙凤并不在大观园居住,平日里忙于管家事务,很少去大观园,除非有大型聚会。
潘又安:虽有线索,但时间不符
在抄检大观园时,从司棋的箱子里发现了潘又安的情书,信中提到"所赐香袋两个,现已查收"。这似乎暗示绣春囊是潘又安遗落的。然而,仔细分析后发现疑点重重。傻大姐捡到绣春囊与司棋与潘又安幽会之间相隔数日,这么长时间内,如此显眼的绣春囊竟然无人发现,实在令人难以置信。作为丫头的司棋也没有机会去外边购买这样的东西送给潘又安。
薛宝钗:最可疑的嫌疑人
薛宝钗为何会成为怀疑对象?原因有以下几点:
- 抄检大观园时,唯有薛宝钗因为是外人而未被检查。
- 薛宝钗有个哥哥薛蟠,此人经常贩卖货物,第26回中还特意提到过"春宫"图,显然对这类物品有兴趣。
- 在绣春囊事件发生后,薛宝钗第二天就急着要求搬出大观园。
薛宝钗平日里聪敏过人,见多识广。当林黛玉和贾宝玉偷偷看《西厢记》时,她早已看过。因此当林黛玉在行酒令时说出《牡丹亭》里的句子时,她会找个没人的时候给她指出来。但这次,薛宝钗却一反常态,当李纨挽留她说"你好歹出去住一两天还进来,别叫我落不是"时,她回答"怎么会落了不是呢,这是通共之情,你又不是放了贼。"
这种反常的言辞让人不禁怀疑,她对抄检大观园这件事是否有什么微妙的心理?虽然书中没有明确结论,但薛宝钗蘅芜苑在抄检当天未被检查,以及她第二天急匆匆离开的行为,确实让人浮想联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