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学科竞赛带来哪些特殊升学渠道优势?
五大学科竞赛带来哪些特殊升学渠道优势?
五大学科竞赛(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是高中生展现学科特长的重要舞台,其奖项在升学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详细介绍五大学科竞赛的参赛资格、意义与影响,帮助学生和家长全面了解这一重要升学途径。
五大学科竞赛指的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信息学五门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竞赛分为市级、省级、国决和国际奥赛四个级别,主要面向学段为高中学段的学生。
数学竞赛
数学竞赛全称为全国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由中国数学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学会共同举办。
- 竞赛难度:初赛/预赛难度维持在高考中上水平,联赛和全国决赛的内容范围和深度远高于高考难度。
- 竞赛内容:初赛不超出现行高中数学教学大纲,联赛增加课标外知识,决赛参照国际数学奥林匹克要求进行。
- 报名及考试:个人参赛,由所在中学进行统一报名;均为笔试考试,预赛为各省市自行组织、自主命题;剩余考试环节均为全国统一命题。
物理竞赛
物理竞赛全称为全国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由中国物理学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学会共同举办。
- 竞赛难度:预赛试题大部分相当于高考稍难或难题的水平。
- 竞赛内容:竞赛内容包含高中物理和大学物理的部分内容,依照竞赛大纲命题。
- 报名及考试:个人参赛,由所在中学进行统一报名;复赛考试形式为理论+实验考试。
化学竞赛
化学竞赛全称为全国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由中国化学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学会共同举办。
- 竞赛难度:化学竞赛对思维的要求比物理略低一点,但是对于知识点的背通记忆能力的要求明显强于物理,竞赛内容涵盖较广泛
- 竞赛内容:预赛主要考查无机、有机和部分结构内容,一般是高考题的拔高+少量的竞赛题。初赛主要查考化学基本原理(含分析)、基础有机化学、无机元素与晶体结构三大板块,决赛在初赛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作适当补充和提高。
- 报名及考试:个人参赛,由所在中学进行统一报名,考试形式均为笔试考试。
生物竞赛
生物学竞赛全称为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由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植物学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学会共同举办。
- 竞赛难度:参赛人数相对较少,联赛试题难度大于高考、易于全国竞赛试题。
- 竞赛内容:在现行中学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和扩展。包含高中生物和大学生物学部分内容。竞赛内容以竞赛大纲为主。
- 报名及考试:个人参赛,由所在中学进行统一报名;全国决赛为笔试+实验。
信息学竞赛
信息学竞赛全称全国中小学生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由中国计算机学会组织开展。
- 竞赛难度:竞赛分普及组和提高组,中小学、高中生均可参与。
- 竞赛内容:出题范围、竞赛形式及评分标准等由科学委员会制定的联赛大纲确定。初赛以通用和实用的计算机知识为考试内容,重在考察基础与实用的知识,以笔试为主。
- 报名及考试:个人参赛,由所在中学进行统一报名。初赛为笔试,复赛为程序设计。
竞赛级别
市级竞赛
市级竞赛就是预赛,一般是以学校为单位自主报名,所有考生都可参加。预赛为各省市自行组织、自主命题,试卷不超出高中教学大纲,难度相当于高考。
省级竞赛
省级竞赛也称联赛(化学称初赛),由各省竞赛委组织,统一地点进行考试,考试时间及题目全国统一,增加课本外知识,超出高考难度。
省级竞赛中颁发的奖项是“省奖”,也就是各高校综评报名条件中要求的“省一”、“省二”、“省三”。
省奖获得者虽然不能破格入围强基计划,但在学业优秀类的笔试选拔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省级竞赛在“省一奖”中选拔“省队队员”,参加全国决赛。
全国决赛
全国决赛由各省省队队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到同一地点参加各科全国奥赛决赛。
国决中颁发的奖项才是“国奖”,也就是金、银、铜。
获得金牌(国一)和银牌(国二)的考生才有资格破格入围强基计划。
国际奥赛
国家队进行集训队选拔,最终选出4-6人组成国家队参加国际奥赛。
竞赛升学优势
国家集训队
每年260人,其中数学60人,化学、物理、生物、信息学每科50人,可直接保送,并且任选专业,绝对是竞赛奖的金字塔塔尖。需要注意的是,这两年新开始招生的清华新领军和北大物理卓越计划,国集也需要单独报名,单独审核。
金、银牌
- 强基计划破格入围资格,可以直接进入校测环节。
- 清华丘成桐、北大数学英才班、清华新领军、北大物理卓越计划、中科大少创班等。这些特招班+都比较看重竞赛奖项,金银牌(尤其是金牌)作用比较大。
- 报考综合评价时,部分高校在优惠方式上对竞赛生更为友好。
省一
高考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院校层次,竞赛后需要重点提高综合成绩,以冲击更高水平的院校。
对于家长,此时可以开始关注强基计划、综合评价、高校专项等特殊招生途径,帮助孩子提前研究政策,做好报考策略及院校定位。
- 省一且综合成绩拔尖:前期在清北夏令营获得优秀营员的,如果报考清华、北大强基计划,入围校测后被录取的几率很高,建议将重点放在高考成绩的提升上;没有获得优秀营员的,也有机会冲击清北,但更要依靠高考成绩,同时关注冬令营活动,争取在冬令营中获得优秀营员。
- 省一且综合成绩优秀:可在强基计划中冲华五院校及航开济、中坚九校,这部分考生更要关注综合评价,在初审、校测环节有很大优势,可以优先通过初审或校测加分或放宽录取高考成绩要求等优惠政策。
- 省一且综合成绩良好:还是要将重点放在高考成绩的提升上,可尝试强基中低层次院校、综合评价及高校专项,抓住名校升学机会。
省二、省三
对于省二、省三奖项考生来说,优势主要在于综合评价、高校专项初审环节,但即使通过初审,高考及校测成绩仍是是否最终被录取的决定性因素。
此外,若能入围强基计划,省二、省三奖项考生在校测环节与没有竞赛基础的考生相比会更具优势,建议这部分考生将主要精力放在高考复习上,综合评估自己适合的特招途径,将优势最大化。
竞赛适宜人群
哪些高中生适合参加竞赛呢?
- 目标清华、北大等重点高校的学生。越好的高校特殊招生比例相对越高,想报考顶尖高校,有竞赛经历以及奖项加持是绝对的加分项。
- 关注特招的学生。包括但不限于想要参加综合评价、强基计划、少年班、港澳招生等特招路径的高三及低年级考生。
- 兴趣爱好使然。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竞赛学习,过程艰难且枯燥,如果自身没有兴趣很难坚持。
如何确定适不适合学习竞赛
- 看高考成绩是否达到一本线。如果高考成绩连一本线都达不到,建议把重心放在业内功课上,毕竟走特招对高考也有要求的。
- 前期先选2-3科竞赛接触。经过初步接触,同学们能亲身体会到竞赛和普通学习的差别,同时也能反映出自己的特长,及时淘汰掉自己不喜欢、不擅长的科目,选择一门(优秀的可以选择两门)继续深耕即可。
竞赛备考建议
- 根据学习状况与兴趣偏向进行选择
- 数学竞赛是最难,历史最久,当然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
- 物理难度也很大,主要还是思维难度比较大些;
- 生物竞赛和化学竞赛情况类似,对于竞赛基础和思维能力没有太大的要求,但需要学习大量内容,并需要记忆大量知识点。
- 越早准备,机会越多,胜算也越大
- 有意向参加竞赛的学生,一定要早开始早准备,尤其是高一高二学习压力没有高三那么大,是竞赛学习的黄金时间;
- 高一二开始接触竞赛,高三则可以投入精力去冲刺更多奖项。
- 需辩证看待学科竞赛
- 提醒各位家长和考生的是,学科竞赛的难度都大于高考。因此,在学生文化课学有余力的基础上再花费精力、投身竞赛,不可一味盲目地追求学科竞赛,需要家长、考生辩证看待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