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德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研究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德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研究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43790031_99995266

德阳市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绵竹木版年画、德阳潮扇传统工艺、剑南春酒传统酿造技艺等。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本文将探讨德阳非遗的保护与传承现状,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德阳潮扇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被群体作为文化遗产的表演、技能、工艺品或知识体系等。中国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体现着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继往开来,需要进行系统性保护、传承与发展。非遗的创新能够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和人类创新性的挖掘,是文化原真性与创新性的融合、传统与现代的碰撞。绵延岁月里,德阳这座古朴的城市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拥有绵竹木版年画、德阳潮扇传统工艺、剑南春酒传统酿造技艺等国家级、省级非遗。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有效保护和传承这些非遗,成了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德阳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目前,德阳市非遗代表性项目166项, 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16项。这些非遗不仅包括口头传说和表演艺术,还包括社会习俗、节庆活动、传统知识和实践等。比如绵竹木版年画是中国四大年画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享誉国内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剑南春酒曾是唐代宫廷御酒,至今仍保持着优良的传统和精湛的酿造技艺。同时,德阳非遗还有民间文学安安送米传说、传统音乐川中大乐(仓山大乐)、传统技艺川剧、传统盔帽制作技艺、广汉缠丝兔制作技艺、金丝面制作技艺(全蛋坐杠大刀金丝面)、糯米咸鹅蛋传统制作技艺、红白茶制作技艺、传统民俗广汉保保节、庞统祠庙会等。

德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必要性

☆历史文化的传承

德阳非遗是历史的见证,是过去时代的精神象征和记忆传承,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从口头传说、传统表演到风俗节庆,每一种非遗都承载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这些元素跨越时间的长河,如同一面面历史的镜子,让后世可以透过它们观察到古老文化的璀璨光辉。这些宝贵的知识与技艺在时间的磨砺下越发闪耀,承载着德阳人民千百年来的智慧和汗水,是他们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探索、进步的见证。在对非遗的认识、学习和传承中,人们能切身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对文化的深入挖掘和创新发展。

☆民族精神的凝聚

非遗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凝聚了德阳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表现出的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象征。传统手工艺、民族音乐、舞蹈、戏曲等蕴含的价值观、道德观和审美观也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体悟劳动人民高超的技艺和智慧精髓,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地域文化和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从而发扬壮大地域优秀文化。

☆经济价值的提升

非遗在当今社会具有不可言喻的经济价值,为地方带来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文化产业,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有利于当地开发出丰富的旅游项目、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体验,有利于增加地方收入,也为当地人民创造了就业机会,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繁荣,还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当地文化,增强文化的传播和影响力。

☆社会教育的推动

非遗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是社会教育的重要推动力量。它通过代代相传的方式,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观传递给下一代。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
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德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存在的问题

☆传承方式单一

德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众多,但目前得到的保护力度仍然不足。这不仅因为资金投入不足,还因为专业人才的缺乏和保护措施的不到位。此外,一些传统技艺的传承人年龄较大,后继无人,也是导致保护力度不够的重要原因。

传统的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虽然重要,但在现代社会中显得过于单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我们需要更多元化的传承方式,如数字化保护、网络传播等。然而在这方面,德阳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德阳许多非遗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传承方式上,没有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保护和传播。在推广非遗的过程中,提升其可解读性是当代传承人的首要任务。运用更为生动、富有场景和情境感的叙述方式,将更多的生活元素和富有启迪性的历史故事融入其中,才能使非遗更加亲民,更易于被大众所接受。

☆法律法规不完善

对非遗进行保护和传承工作,还涉及管理单位和传承人等问题。只有通过法律法规的指导,才能让非遗的保护更为规范,也会更加有利于今后非遗的开发工作。虽然我国在非遗保护方面已经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但在具体实施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此外,针对德阳地区非遗保护的专项法律法规也需进一步完善。

☆教育与培训缺失

非遗是一种动态的文化,反映了不同地域人民的不同的生活、风俗习惯等。因此,非遗不能像重要文件一样保存起来,而是需要靠动态的传承来保护。然而,目前德阳在这方面的工作仍显不足。当下,部分公众没有认识到非遗对维护社会文化多样性、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许多年轻人过于崇尚所谓“时尚潮流”的东西,不愿意继承和发扬家乡的非遗。因此,加强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公众对非遗的认识和兴趣,是当前德阳非遗传承亟待解决的问题。

德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策略

☆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

目前,德阳非遗只有一些网页新闻稿,没有专门的书籍、网站或目录。因此,从业者首先应该建立德阳非遗数据库,对各项非遗进行详细的记录和整理,再利用数字化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将德阳非遗以影像、文字、声音等多种形式保存,让更多的人能够随时随地了解和欣赏德阳非遗。从业者还可利用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技术展示非遗的制作或表演过程,增强观众的互动体验,提高他们对非遗的兴趣和关注度。

☆加强宣传和教育

在推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地区政府需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加强对非遗的有效传承与保护,通过媒体宣传、展览展出、专项活动等多种形式定期开展非遗展示活动,加强相关内容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非遗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公众对非遗保护的参与度。比如,相关部门可以在德阳各类学校开展非遗教育与培训活动,让年轻一代更深入地体会其文化特点和时代价值。

☆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承给予扶持。例如,对非遗传承人给予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鼓励他们继续传承和发展技艺,还可以设置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相关项目的实施,或是在德阳建立非遗传承基地,为非遗的传承提供场地和资金支持。

☆创新发展模式

相关人员需加强与其他地区非遗从业者的合作与交流,将非遗与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相结合,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通过市场化运作,拓宽非遗的传播渠道和经济效益,为非遗的传承提供动力。同时,相关人员还要注意开发的“度”。很多艺术形式具有古代风韵,与现代审美不同。因此,我们不能完全以现代人的审美来衡量工艺品的展现形式,不能让观众喜好过度左右传统艺术,以免导致非遗丢失自身特点,被市场淘汰。

☆培养专业人才

产业化仅是非遗传承的一种手段,最根本的要素是人才。目前,德阳很多非遗技艺就是由于缺乏传承人而无法得到保护。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非遗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鼓励和支持有志于从事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的人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

结语

在德阳的这片土地上,非遗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保护和传承这些非遗,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当共同努力,让德阳的非遗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新的活力,为德阳的文化发展作出贡献。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