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理想国》中的正义观:从三种正义论到灵魂和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理想国》中的正义观:从三种正义论到灵魂和谐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113/19/6850818_1139264074.shtml

正义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从古至今,无数学者哲人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通过苏格拉底与他人的对话,展现了三种不同的正义观:朴素正义、权力正义和功利正义。最终,苏格拉底提出,真正的正义在于实现灵魂的内在和谐。

在《理想国》第一卷中,不同人物提出了各自的正义观:

  • 克法洛斯和玻勒马霍斯代表朴素正义,主张"欠债还钱、助友损敌"。这种观点在简单情况下适用,但遇到复杂情况时难以自圆其说。
  • 色拉叙马霍斯主张权力正义,认为"正义乃统治者之利益"。这种观点在中国古代法家思想中也有体现,认为强权即真理。
  • 格劳孔则代表功利正义,认为最好的结果是干坏事不受惩罚,最坏的结果是受欺负无人伸张正义。这种观点最贴近现实生活,因为从表面看,不正义之人往往比正义之人更幸福。

在苏格拉底看来,这三种观点都不是真正的正义。他认为正义本身是好的,追求正义是因为正义本身的价值,而不是因为做正义之事带来的结果。他强调:"如果正义遭人诽谤,而我一息尚存有口能辩,却袖手旁观不上来帮助,这对我来说,恐怕是一种罪恶,是奇耻大辱。"

苏格拉底没有直接回答"为何选择正义"和"正义者是否更幸福"的问题,而是转而讨论城邦的正义。他认为一个正义的城邦需要生产者、护卫者和统治者三者之间相互和谐。最终,在第四卷中,苏格拉底给出了他对个人正义的定义:灵魂的内在和谐,让理性支配欲望与激情。

从外在的正义来看,不正义之人似乎更幸福。但从内在正义来看,个人内在灵魂的和谐才是真正的幸福源泉。在柏拉图看来,人应当追求其精神状态的圆满,只有在其内心精神达到圆满状态之时,才能达到真正的幸福。因此,只有正义之人,才是幸福的,才是繁盛的。

综上所述,苏格拉底对正义的理解归于"和谐"二字;功利主义者对正义的理解即社会利益最大化;政治自由者对正义的理解在于允许公民拥有最大化的自由。而在当代日常生活中,我们谈论更多的是公平,而这份公平,也就是正义。和谐的社会就是正义的最大追求。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