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黄昏觉,为什么难哄?
宝宝的黄昏觉,为什么难哄?
宝宝的黄昏觉常常让新手父母头疼:为什么这么难哄?为什么睡得这么短?今天就来详细剖析黄昏觉的奥秘,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宝宝的睡眠规律。
什么是黄昏觉
顾名思义,黄昏觉指的是宝宝在黄昏这个阶段的小睡,一般指的是下午4点以后的小睡。黄昏觉也是宝宝进入夜间睡眠之前最后一次小睡。
4个月以内的宝宝通常会睡4次小睡甚至更多,4个月以上的宝宝通常睡3次小睡。黄昏觉是最后一觉。
通常说来,黄昏觉会在9个月左右消失。宝宝会从白天的3次小睡过度到2次小睡。
大部分宝宝的黄昏觉都比较短,通常在30分钟左右,一般也不超过45分钟。
黄昏觉的作用
作为入夜前的最后一次小睡,黄昏觉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承上启下”。
8个月以下的宝宝通常清醒间隔比较短,一般短于3小时。如果午睡后直接就进入夜间睡眠,中间间隔时间太长了,宝宝会很疲劳。睡个短的黄昏觉,就避免了过度疲劳。
所以黄昏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避免夜间入睡时过度疲劳。
很多妈妈问我黄昏觉那么难哄,睡得又短,那不睡行不行呀。还真不行,原因就在黄昏觉的作用里。
很多时候,即使黄昏觉就睡10分钟,也比一点不睡也好很多。
黄昏觉为什么难睡
通常说来,黄昏觉都非常难哄睡,导致很多妈妈不得不在宝宝还不到8个月黄昏觉消失时就取消了黄昏觉。
黄昏觉为什么这么难哄睡?不得不提到两套支配宝宝睡眠的系统:昼夜节律系统和睡眠压力系统。
昼夜节律系统,是用来调节宝宝夜间和白天的切换的,起主要作用的就是褪黑激素和皮质醇。进入夜间后,褪黑激素分泌增多,宝宝就困了,需要进入夜间睡眠。早晨褪黑素分泌水平下降,皮质醇水平上升,宝宝就会醒来。
睡眠压力机制主管宝宝白天的小睡。白天小睡睡得越多,接下来小睡的睡眠压力就越小。反之,则睡眠压力越大。
宝宝白天小睡不好接觉,其实就是因为睡眠压力机制的原因,已经睡了30分钟了,睡眠压力就没那么大了,自然就不好接觉了。
总体说来,黄昏觉处于睡眠压力最小的时候,自然就比较难哄,尤其是午睡睡得比较好时,黄昏觉就更难哄了。
如何哄睡黄昏觉
上面谈到,黄昏觉难哄的原因是因为傍晚白天的睡眠压力比较小了。所以如果宝宝的黄昏觉哄睡比较难,就可以适当拉长清醒间隔,稍微比别的小睡长一些。
比如4、5个月的宝宝,白天其他小睡清醒间隔是2小时,黄昏觉可能会是2.5小时或者2小时15分。
需要注意的就是,黄昏觉的清醒间隔是有个体差异的。也有不少宝宝黄昏觉的清醒间隔和其他小睡一样,也是2小时。同时,这样的宝宝黄昏觉也很好哄。这种情况就没必要刻意拉长清醒间隔。
如果宝宝的黄昏觉比较难哄,也不必要刻意追求哄睡方式,只要能哄睡就可以了。
放不下抱着睡也是可以的,天气好在外面推车睡也可以,毕竟就半个小时。而且,黄昏觉到9个月左右就消失了。
因为黄昏觉的重要作用就是避免晚上入睡时过度疲劳。
黄昏觉和规律作息
安排黄昏觉的哄睡时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影响晚上的入睡时间。夜间的入睡时间是需要固定的,这是规律作息的第一步。
通常说来,黄昏觉之后到夜间入睡之间的清醒间隔如果不是太短,就不太影响夜间入睡时间,毕竟夜间入睡时间是受昼夜节律影响而不是睡眠压力。
但是,如果清醒间隔太短了,也是会影响到夜间入睡,从而推迟夜间入睡时间的。
9个月左右黄昏觉消失主要原因就是宝宝的清醒间隔变长到了3个小时,黄昏觉可能开始的时间要傍晚5点半甚至6点了。如果睡了黄昏觉就没有办法让宝宝晚上7、8点入睡了。
一般说来,4个月以内的宝宝,我会建议把黄昏觉控制在6点以前结束。这样晚上还是可以7点或者7点半入睡的。
如果是4个月以上的宝宝,黄昏觉需要控制在5点半以前结束。这样晚上还是可以7点或者7点半入睡。
如果4个月以上的宝宝白天小睡因为各种原因,黄昏觉要安排在5点半以后睡了,怎么办呢?控制黄昏觉的睡眠时长不超过15分钟。这样一般就不太会影响夜间的入睡时间。
如果宝宝午睡睡得不好,只睡了半个小时。通常会比较早进入黄昏觉,可能3点就睡了,这时候我们可以让黄昏觉睡得长一些。这样确保了宝宝白天整体的睡眠量,晚上入睡时就不会过度疲劳。
黄昏觉也可以说是一个桥梁,帮助白天小睡到夜间睡眠的顺利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