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下作业,如何预防职业性化学中毒?
高温下作业,如何预防职业性化学中毒?
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时,除了要注意预防职业性中暑外,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们还应谨防职业性化学中毒。特别是在制鞋、箱包制造、电子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中,接触1,2-二氯乙烷、正己烷、苯等危害的劳动者更需提高警惕。
前方“高热”预警!
“炙烤模式”已开启
从事生产工作时
除了注意预防职业性中暑外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们
还应谨防职业性化学中毒!
为什么近期容易发生职业性化学中毒?
01
挥发性增强:高温可以增加有机溶剂和其他化学物质的挥发性,更容易从液体状态转变为气体状态,致使空气中有毒物质浓度升高。
02
通风不良:高温天气下,为了防止热浪,工作场所可能会关闭门窗或过度依赖空调,这可能导致室内空气流通不畅,有毒物质不易排出,浓度升高。
03
防护减弱:天气炎热,工人可能会减少穿戴个人防护装备(PPE),如防毒面具、口罩和防护服等,以求凉爽。汗水可能浸湿PPE,影响其防护性能,如口罩的过滤效率降低。
04
皮肤吸收增加:近期,工人的皮肤暴露面积通常较大,高温下皮肤毛孔开放,出汗增多,使得化学物质更容易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人体。
重点行业和人群
01
重点行业
制鞋、箱包制造、电子制造、玩具制造、家具制造、造纸、电镀、冶金、化工等劳动密集企业。
02
重点人群
接触1,2-二氯乙烷、正己烷、苯、三氯乙烯、一氧化碳、硫化氢等危害的劳动者。
应采取怎样的防护措施?
✅ 源头预防,认识、替代、消除毒物:用无毒的代替有毒的或用低毒的代替高毒的化学品,从根本上消除化学中毒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 加强通风,降低车间毒物浓度:如无法完全消除、替代,应加强作业场所的通风;空调环境保证新风量,禁止无通风密闭门窗长时间作业等。
✅ 配备个体防护用品 :为劳动者配备个人防护用品,并培训、督促指导正确使用,防护用品需定期维护,按需更换。
✅劳动者勤换衣物、勤洗澡:劳动者应勤换衣物、勤洗澡,起到降温作用的同时预防有毒物质经过皮肤、消化道进入人体引起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