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每天喝茶恐洗腎?喝茶的好處有哪些?營養師詳解喝茶的好處與禁忌!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每天喝茶恐洗腎?喝茶的好處有哪些?營養師詳解喝茶的好處與禁忌!

引用
1
来源
1.
https://blog.fjb100.com/article/drink-tea?srsltid=AfmBOoqenmvYxfiGX9pvt9hQNXzS1yYUt63QQcwWCGaOkcr2YDz9j7TE

喝茶是许多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但关于喝茶的利弊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喝茶有益健康,也有人担心喝茶会导致肾功能受损。本文将从茶叶的种类、功效、副作用以及相关研究等方面,为您全面解析喝茶的真相。

一、每天喝茶会洗肾?营养师告诉你正确观念,喝茶功效有哪些?

过去曾有新闻报道指出,国外有个案每日大量喝茶导致肾衰竭需要透析,这引发了人们的担忧。然而,该报道仅提到个案有喝茶习惯,便断定每日喝茶与洗肾有所关联,忽略了家族病史、饮食习惯、原先的健康状况等因素,这样的结论显然有失偏颇。

实际上,茶的安全性很高,每天适量喝茶并无安全疑虑,还能带来诸多健康益处。已有许多研究表明,茶中的儿茶素可以帮助维持健康,茶色素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多酚可以调节生理功能。尽管听起来百利而无一害,但考虑到茶中所含的咖啡因,建议每日喝茶量控制在1000毫升以下为宜。

根据茶树品种和发酵程度的不同,可以将茶分为各种类型。发酵过程会使茶中的营养成分氧化,产生不同的风味。然而,发酵过程中重要的营养素儿茶素会随之减少。部分学者认为,未经发酵的绿茶保留了最多的儿茶素,因此具有最多的保健功效。

二、喝茶好处、喝茶作用有哪些?红茶、绿茶、普洱茶好处都一样吗?

大致来说,根据发酵程度的不同,茶会呈现出各自的深浅颜色,从而演变成不同种类。其中,发酵程度由低到高分别是绿茶、乌龙茶、普洱茶与红茶。绿茶未经发酵,颜色最浅;普洱茶与红茶经过高程度发酵,颜色较深,味道也更浓郁。

茶之所以具备诸多好处,主要归功于丰富的多酚,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功效成分是儿茶素。每种茶经历的发酵程度不同,其中的营养物质含量和比例也会随之改变。目前的研究普遍认为,绿茶保留了最多的儿茶素,因此保健功效最佳。

然而,经过氧化的儿茶素会转化为茶红素、茶黄素等,这些物质同样具有健康维持效果。因此,建议可以多元摄取不同种类的茶。此外,添加糖、牛奶、柠檬等并不会影响茶的功效,可以根据个人口味进行搭配。

(一)绿茶好处有哪些?

  • 发酵程度:低,约0-5%
  • 儿茶素含量:每1g茶叶中含有130mg
  • 主要功效:减少癌症的患病风险、预防高血压、帮助减脂减重

(二)乌龙茶好处有哪些?

  • 发酵程度:中,约30-50%
  • 儿茶素含量:每1g茶叶中含有26mg
  • 主要功效:预防糖尿病

(三)红茶好处有哪些?

  • 发酵程度:高,约80-95%
  • 儿茶素含量:每1g茶叶中含有41mg
  • 主要功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预防高血压

(四)普洱茶好处有哪些?

  • 发酵程度:高,约85-100%
  • 儿茶素含量:每1g茶叶中含有8mg
  • 主要功效:帮助减脂减重

三、喝茶副作用是什么?

每日喝茶需要注意量的控制!若摄入过量同样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台湾卫福部目前并未列出每日茶的摄入上限,建议大家可以观察自己的身体状况,避免过量的茶导致身体水分不足、牙齿染色、咖啡因成瘾等等风险。

以下是茶类摄入过量可能会有的三大风险:

(一)喝茶副作用:身体水分不足

虽然茶是通过水泡制而成,然而,若想通过茶来补充水分可能会造成反效果!茶中所含有的咖啡因具有利尿效果,短时间内大量饮用会造成水分过度流失,可能导致电解质不平衡、头痛、全身无力,大家务必谨记如厕后饮水的重要性!

(二)喝茶副作用:牙齿染色

有许多研究发现,茶中的多酚可能会让牙齿染色,尤其是发酵程度较高的红茶、乌龙茶、普洱茶等,若您十分在意美白亮丽的牙齿,建议可以减少喝茶的频率、在喝茶后立即刷牙,或是通过喷砂洗牙,以上皆为减少牙齿染色的策略。

(三)喝茶副作用:咖啡因成瘾

长期大量摄入咖啡因,会提升身体对咖啡因的依赖性,导致没有喝茶、咖啡时,便觉得浑身无力、无精打采。虽然每个人对咖啡因的耐受性不同,不过根据卫福部建议,每日应摄入少于300mg的咖啡因,若你已经有咖啡因成瘾现象,可以透过逐日降低茶的摄入量来帮助戒断。

四、可以透过喝茶减脂吗?

大家在逛超市或者看广告时,是否常看到茶饮标榜降低体脂肪、帮助减脂的功效标语呢?真的可以透过喝茶减重、喝茶减重吗?

喝茶可以减重、减脂,不过需要长期大量饮用才有效!

根据一篇文献指出,针对体态过重与肥胖的人(35 > BMI > 24)进行为期90天的试验,研究结果发现,每日补充绿茶(约4g-7g茶叶)具有减少腰围、降低内脏脂肪与身体总脂肪的效果。此变化在实验开始后60天,以及低剂量茶饮组别中皆未发现,由此可知长期大量饮用才具备减脂功效。

五、可以透过喝茶降血脂吗?

三酸甘油酯是人体中的一种脂肪,与胆固醇互相影响着彼此,若体内三酸甘油酯过高会提升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若想避免高血脂产生,是否可以透过喝茶改善呢?

喝茶可能无法降低血液中的三酸甘油酯!

茶中虽然富含诸多强力抗氧化成分,理论上来说,对于调节三高应有帮助;不过目前的文献结果缺乏一致的方向,因此并不建议为了调降血脂而特意养成喝茶习惯,这时选择运动与饮食控制会是更有效率的方法。

六、可以透过喝茶降胆固醇吗?

胆固醇是许多人健康检查报告上,常见的红字项目,为了能让身体保持健康状态,降低心脏病、中风、心肌梗塞的风险,是否可以透过喝茶来降低超标的胆固醇呢?

喝茶可以降低总胆固醇(TC)与低密度胆固醇(LDL-C)!

根据2020年的一篇文献,参考综合了31项实验的研究结果得知,长期饮用绿茶可以降低总胆固醇与低密度胆固醇的数值,有鉴于目前尚未发现绿茶的最佳饮用量,因此建议大家可以依照自己的习惯饮用即可。

七、可以透过喝茶降血压吗?

自古以来,茶曾被当作药品所运用着,直到现今,茶也被众多人当作有益健康的饮品,认为能透过喝茶血压控制,避免高血压的风险,这是真的吗?还是其实相反,喝茶血压升高呢?

喝茶可以降低血压增加的幅度与罹患高血压的机率,不过需要长期饮用才有效!

根据2021年的文獻,追蹤近40,000名受試者長達約6年的時間,發現與沒有喝茶習慣者相比,有喝茶习惯者(> 50g茶葉/月)血压增加的幅度、患得高血压的机率皆更低,此结果表明喝茶量与血压增加呈现负相关,每个月饮用50-100g茶叶,习惯喝茶高血压远离的效果。

八、其他常见喝茶问题Q&A

Q1.我有高血压,可以喝茶吗?饮茶会使血压升高还是降低?

建议喝无糖茶,避免额外的精制糖给予身体负担。长期喝茶有助于降低血压,搭配饮食调整可以降低健康危害风险。

Q2.不太喜欢喝水,可以只喝无糖茶不喝水吗?

不建议!虽然茶是由水所泡制而成,不过其中含有咖啡因,每日大量摄入会有安全疑虑,因此一般建议每日喝茶 < 1000c.c.,这个量远不足每日应饮水量。

Q3.可以空腹喝茶吗?

一般来说没有问题,不过若是对咖啡因较为敏感者,建议不要空腹喝茶,避免咖啡因造成的胃痛、胃胀气。

喝茶的确有许多好处,但这些都需要长期补充才能显现效果。无论有没有喝茶的习惯,重点是保持多元的饮食形态,从天然食物中获取足够的抗氧化营养,保护自己的健康。

参考文献:

  1. Tea and Its Consumption: Benefits and Risks
  2. Health Functions and Related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Tea Components: An Update Review
  3. Review on green tea constituents and its negative effects
  4. An Overview on How Exercise with Green Tea Consumption Can Prevent the Produc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nd Improve Sports Performance
  5. Comparison of antioxidant capaciti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tea using the spectroscopy methods and semi-empirical mathematical model
  6. Effects of Catechin Enriched Green Tea on Body Composition
  7. Mechanisms of body weight reduction and metabolic syndrome alleviation by tea
  8. Associations of tea consumption with blood pressure progression and hypertension incidence
  9. Effect of green tea consumption on blood lipid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10. Beneficial effects of green tea: A literature review
  11. Determination of Tea Components with Antioxidant Activity
  12. Black tea – helpful or harmful? A review of the evidence
  13. Dissecting the role of microorganisms in tea production of different fermentation levels: a multifaceted review of their action mechanisms, quality attribute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