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8D魔幻”“网红城市”?我们如何重新认识重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8D魔幻”“网红城市”?我们如何重新认识重庆

引用
新京报网
1.
https://m.bjnews.com.cn/detail/1709343918168118.html

重庆,这座被誉为“8D魔幻城市”的直辖市,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建筑风格吸引着世人的目光。在2024年春节假期,重庆迎来了超过1060万人次的游客,其中磁器口古镇和洪崖洞更是成为了人气最旺的景区。本文将带你深入了解重庆这座城市如何打破传统城市印象,创造出一种别开生面的城市风貌。

作为中国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重庆坐拥38个区县,市域面积广达8.24万平方千米,养育着超过3200万重庆人。重庆的立体空间特征渗透到城市的方方面面,从地势地貌到建筑、交通,再到美食,可以说,重庆的一切都发生在这坡坡坎坎之中。


《什么是重庆》,星球研究所 著,中信出版集团2023年12月版。

建筑:从吊脚楼到现代都市

重庆的建筑特色最为人称道。停靠在8层的公交汽车,被轨道交通穿越的住宅楼,“你以为在顶楼,其实在1楼”的“魔幻”奇遇……这一切,都是重庆的日常。

重庆西部地区地势相对平坦,合院式民居成为首选。但在多山、多江的自然环境下,合院式建筑难以推广。于是,吊脚楼应运而生。这种“半干栏”式建筑能够适应各种崎岖地形,同时有效防潮通风。随着城市的发展,吊脚楼逐渐被钢筋混凝土建筑取代,但新的建筑依然需要适应山地环境。

如今的重庆中心城区,建筑与山地环境完美融合。洪崖洞、白象居等建筑群,既保留了传统特色,又展现了现代建筑的魅力。形如“筷子楼”的国泰艺术中心、红柱绿瓦的重庆市人民大礼堂、酷似“玻璃时空船”的重庆大剧院等,都是重庆建筑美学的典范。


节日期间的洪崖洞,摄影/张坤琨。2023年“五一”节假日期间,无数游客前往洪崖洞观光游玩。市政管理为保障游人出行安全,特意辟出千厮门嘉陵江大桥,供行人通行。


洪崖洞夜景(局部),摄影/孙一文。如今人们熟悉的洪崖洞,是于2006年改建完工后的具有巴渝民居特色的建筑群。每当夜幕降临,洪崖洞的灯光便同月夜相互交织,层叠的房屋森林在夜色中流光溢彩,熠熠生辉。


白象居,摄影/张坤琨。白象居建于1992年。楼内虽未安装电梯,但在1楼、10楼、15楼皆设置了出入口,各自通向不同街道,保障了居民的日常出行。

交通:从“爬坡上坎”到立体交通

重庆的交通方式同样独具特色。“山城”与“江城”的双重属性,让重庆的交通始终围绕“翻山”和“跨江”两大任务。从传统的梯坎到现代的缆车、电梯、地铁,重庆人不断探索着更高效的交通方式。


十八梯新貌,摄影/陈云元。十八梯于2017年5月开始动工重建,2021年9月30日重新开放,已成为重庆城市文化记忆的重要载体,见证着重庆的历史变迁。


枣子岚垭步道,摄影/霍达。图中的步道位于渝中区。重庆崎岖起伏的地形催生出众多的梯坎,“爬坡上坎”几乎是每一个重庆人的日常,层级向上的梯坎也蕴含着重庆人拼搏进取的精神。


过江索道,摄影/张坤琨。长江索道北起于渝中区新华路 (索道北站 ),南至南岸区上新街 (索道南站 ), 是极具重庆特色的交通工具。乘坐索道也成为许多外地游客打卡重庆的必选项。


立体重庆画卷(局部),摄影/熊康。楼宇依山而筑,水陆交通相互交织,立体重庆便在这大山大江之间架起骨骼,向上生长。

结语

重庆的“8D魔幻”并非凭空而来,而是重庆人循着山水的指引,用千百年生活所积攒的智慧,对环境的巧妙适应。从吊脚楼到现代建筑,从梯坎到立体交通,重庆以其独特的城市风貌,展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