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来水频繁出事,究竟该如何保障日常饮水安全?
自来水频繁出事,究竟该如何保障日常饮水安全?
近年来,自来水安全问题屡屡引发公众关注。财新《新世纪》周刊曾刊发《自来水真相》一文,揭示了我国自来水供应体系中存在的诸多隐患。从水源污染到供水管网问题,从水处理工艺不足到二次供水设施污染,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对饮用水安全构成威胁。本文将深入探讨自来水可能存在的各种污染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水源污染
如果自来水的源头受到污染,水中可能含有各种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且处理起来较为困难。
水处理工艺问题
尽管现代水处理技术先进,但处理过程中的不足或问题可能影响水质。例如,滤料不及时更换或消毒剂投放不足都可能导致水质下降。
供水管网问题
供水管网的泄漏、腐蚀等问题会导致外界污染物进入管网,影响水质,甚至导致管网中的重金属含量超标。
二次供水设施污染
二次供水设施如水箱、蓄水池如果长时间未清洗消毒,可能滋生细菌,对水质造成严重影响。
外部污染源
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农药、化肥等)可能导致化学物质进入水源,威胁水质安全。此外,重金属污染和微生物污染也是潜在的风险。
季节变化和人为破坏
特定季节的气候变化可能影响水源水质,人为破坏行为如恶意投毒直接威胁饮水安全。
如果长期饮用存在上述问题的自来水,可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有人认为,通过烧开水或饮用桶装水可以解决问题,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简单。虽然烧开水可以杀死很多细菌和病毒,但细菌和病毒的尸体却仍然残留在水中,进入人体后即成为医学上所说的“热源体”,这就是临床上常见的“无名热”症状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由于自来水在消毒的过程中使用了氯制剂,水中残留的氯与有机物反应生成致癌物质三氯甲烷,烧开后,三氯甲烷的致癌性会提高5-6倍;另外,大多数金属离子、化学污染物也并不会因为水烧开而消失。
综上所述,为了确保水质安全,最好还是在饮用水终端安装合适的净饮水设备(比如直饮水一体机、开水器、纯水机或净水器),以此来保证我们饮用水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