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神奇了:少林洗髓经与坐功八段锦竟然惊人一致
太神奇了:少林洗髓经与坐功八段锦竟然惊人一致
少林易筋经作为国家体育总局推荐的健身气功功法之一,早已为大众所熟知。相比之下,少林洗髓经则显得更为神秘。市面上有许多借助"少林秘法洗髓"概念创造的功法,甚至发展成了商业模式。因此,深入了解洗髓经的本质及其功效是非常必要的。
一、洗髓经是什么?
事实上,洗髓经在古代并不神秘,它是与少林易筋经相配套的功法。周守儒将易筋经和洗髓经功法进行梳理总结,编了本《增演易筋洗髓内功图说》。并明确表达:易筋经为基础,主要是动功,大致包含了导引动作、呼吸、吐纳,以强筋壮骨为主;洗髓经为静功,修心为上,收心养性,洗心是最终目的,但也结合了静坐、呼吸、守意、胎息等静功练习方法。
从某种意义上讲,两者又相互贯通,并非割裂关系。易筋洗髓本为修证方法的基础,所谓清虚和脱换。脱换,就是易筋;清虚,就是洗髓。因此,洗髓是要清净其内,易筋是要坚固其外。由此也演化了各种论,如膜论、内壮论、揉法、采精华法。说实在的,这些内容是道、释杂揉,既不是正宗禅学,也是原味内丹。因此,这些内容都可以从明朝之前的经典中找到影子。
二、洗髓经与静坐
洗髓经原文也并非从印度翻译而来,多是后人编撰,其内容多合静坐要义。如“两目内含光,鼻中运息微。腹中觉空虚,正宜纳清煦。”编辑者国学功底不错,融合了三家文化,如解读洗髓经有:原始钟气篇;四大假合篇;凡圣同归篇;物我一致篇;行住坐卧篇;洗髓还原篇。其中还原篇最详细地表达了洗髓经的具体修习方法,其具体动作与坐功八段锦(十二段锦)出奇一致。
三、洗髓经功法与坐功八段锦对比
我之前介绍过坐功八段锦,明朝冷谦、高濂等养生大家都有相关介绍和注解。现在从洗髓经角度出发,对应坐功八段锦的练习法。
1. 前行口诀:
“易筋功已毕,便成金刚体;外感不能侵,饮食不为积;犹恐七情伤,元神不自持;虽具金刚相,犹是血肉躯;须照洗髓经,食少多进气。”
易筋经动作大致可以达到“体柔气和”,但还是需要“食少”多“进气”。这个对于现代人而言,不容易做到,但却十分重要。
2. 闭目冥心坐
洗髓经口诀:
“按摩干沐浴,按眼复按鼻;摸面又旋耳,不必以数拘;闭眼常观鼻,合口任鼻息;度数暗调和,身定神即定;每日五更起,吐浊纳清煦;开眼即抽解,且勿贪酣睡;浓褥趺跏坐,宽解腰中系;左膝包右膝,调息舌抵腭。”
这一段口诀相对比较繁琐,顺序也比较随意。并没有严格按照动作顺序记录,大致意思为:早上五点左右起床,排2便,宽松衣服而坐,先搓热手掌干洗脸,先揉眼睛和鼻子,再揉脸颊和耳朵。然后,闭目观鼻端,自然呼吸,凝神静气。这大致对应坐功八段锦之“闭目冥心坐”。
3. 摇肩握固
洗髓经口诀为:
“胁腹运尾闾,摇肩手推肚;分合按且举,握固按双膝。鼻中出入绵,绵绵入海底。”
大意是,手按腹,揉腹摇肩,其动作可以与坐功八段锦“摇天柱”(转脖子)“辘轱转”(转肩膀)相对应;然后握固放两膝,微微调息,大致与坐功八段锦“握固静思神”对应。
4. 吞咽、叩齿、鸣天鼓
洗髓经口诀为:
“有津续咽之,以意送入腹,叩牙鸣天鼓,两手俱掩脐。”
这句大致对应坐功八段锦:叩齿三十六,鼓漱,鸣天鼓二十四等。
5. 攀足36息
洗髓经口诀为:
“伸足扳其趾,出入六六息。”
这是坐姿两手攀足,36息;大致与坐功八段锦“两手攀足频”对应。
6. 静坐:核心功
洗髓经口诀为:
“两手按摩竟,良久方盘膝。”
按摩功为准备功,按摩完毕,再盘膝静坐。
7.收功动作
洗髓经口诀为:
“直身顿两足,洗髓功已毕;徐徐方站立,行稳步方移;忙中恐有错,缓步为定例。”
这是收功动作,顿足,并慢慢行走。
8. 功效
洗髓经口诀为:
“三年并九载,息心并涤虑;浃骨更洽髓,脱谷飞身去。渐几浑化天,末后究竟地。”
这是说洗髓功效。
四、总结
洗髓功整体而言,包含静坐预备功、静坐、收功三个部分。其中预备功,即按摩功法,类似坐功八段锦,至少对应有:叩齿集神、舌搅漱咽;辘轱转、攀钩图等。其核心静坐功其实与观呼吸法并无二致,属于禅坐功夫。但其演化也结合了胎息功、周天功等。朋友们,不管天花乱坠,洗髓经的核心功法就是静坐,这是无疑的,其他乱七八糟的垂吊、拍打、揉搓之类,都属于小功夫,和洗髓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