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类常见药,千万不要掰开吃
五类常见药,千万不要掰开吃
“药片太大咽不下去,能掰成两半分开吞吗?”“不喜欢吃胶囊,能把药粉倒出来兑水喝吗?”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也可能有过这些疑问。最近网上出现这样一则新闻:福州 40 岁的张女士(化名)用牙咬断降压药,吃了大半片。不到半小时,她突然眼前发黑、冒冷汗、脚软站不住,一下子瘫在沙发上!没力气睁开眼睛,甚至血压都快测不出来了,家人赶紧将她送到医院。
吃个最普通不过的降压药也会有这样的风险?还真不是危言耸听,有些药物真的不能掰开服用,轻则药物失效,严重的会导致中毒!
以下这几类药不能掰开吃:
1. 控释片
常见药物:硝苯地平控释片、格列吡嗪控释片。
原理:药量是普通药片的3倍,外面会包裹一层不溶性半透膜外壳,药物会以恒定的速度在体内释放。对于一些治疗精度比较高的疾病,一般都是采用控释片,比如控制血压的硝苯地平控释片。
掰开服用,会导致原本要很长时间释放完的药物被瞬间释放,造成药物浓度急剧升高,引发不良反应,甚至生命危险。
2. 缓释片
常见药物:对乙酰氨基酚缓释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
原理:缓释片和控释片工艺不同,但也是为了让药物在体内缓慢释放,以长时间维持血液中药物的水平,通常不建议掰开服用。
3. 肠溶片
常见药物:阿司匹林肠溶片、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柳氮磺吡啶肠溶片。
原理:在片剂上使用一种特殊的涂层,使其活性成分不被溶解在胃部的酸性环境中,到达小肠后才会分解。
若掰开服用,药物可能受胃酸等影响失效,还可能刺激胃黏膜,引起不适。
4. 胶囊型药品
常见药物:布洛芬胶囊、维生素E胶囊、鱼肝油胶囊。
原理:胶囊型药物外壳通常是由明胶制成,属于一种无害、廉价、可食用、可降解的蛋白质产品。
如果掰开吃,会对食道和胃肠道产生刺激,破坏药物结构,让药物短时间大量释放,或者让药物在不该崩解的地方释放,造成安全问题。
5. 包衣片
常见药物:氯雷他定片、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片。
原理:“包衣”药物,不难理解,就是在药物外面给它“穿”上一层衣服,这样做可以防潮、避光利于保存。也可以掩盖不良气味,减少药物对口腔、食道、胃肠黏膜的刺激等等,缺乏包衣的保护,直接接触药物的味道让人不适,甚至服药呕吐。上面提到的肠溶药严格来说也是包衣的一种。
大家千万别忽视,莫把药片变“毒”片!